目的就是为了隔开老头跟女保姆的联系。 结果,不到半年,失去了念想的老头就去世了…… 儿女们赶到,草草做了丧事,就把老汉安葬了。 一个人的一生,也就这样匆匆划上了句号,到最后,提起他,儿孙们都是叹息,说老汉啥都好,就是晚节不保。 所以现在的姑姑杨华梅,在大白小黑的眼中,估计也是那种。 他们不出现在杨华梅的婚礼现场,也情有可原。 想想王栓子,他们的亲爹,活着的时候对杨华梅多好。 就算王栓子的死,也是因为杨华梅…… 已经是第二次送闺女出嫁了,但是,老杨头和谭氏还是依依不舍,一百个不放心呐。 临走之前,老汉旱烟杆子都不端了,双手紧紧握住了新女婿徐元明的手,一再的叮嘱徐元明: “好女婿,梅儿我就交给你了,你可一定要好生对待他们母子啊1 徐元明看了眼身旁披着红盖头的新娘子杨华梅,也是感觉肩膀上担子很重。 但是面对着老杨头的托付,面对着老杨家这一众人的期待眼神,徐元明突然又感觉再重的担子,在大家的期待下,也就没有那么重了。 而且,只要自己善待杨华梅母子,就能得到老杨家上下的好感,重新融入一个新的大家族,而不至于像个孤家寡人那样,跟徐家那边众叛亲离了,至少,往后跟老杨家这边能成为实在亲戚,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在震耳欲聋的跑掌声中,徐元明和杨华梅这对新婚夫妇拜别了老杨头和谭氏,徐元明扶着杨华梅坐上了挂着大红花的骡车上。 另外一辆骡车上,满满当当都是杨华梅的东西。 衣裳被褥,各种过日子所需要用到的东西。 杨华梅从老王家带过来的私房钱,再凑上老杨头和谭氏给她拼凑出来的银子,竟然也凑出了十两银子,被她揣在口兜里带着一块儿嫁去了茶寮。 有了这些东西和银子,两年内杨华梅就算不靠徐元明,自己也不会挨饿受冻。 而且,她现在已经有了徐元明可以依靠,所以这十两银子她就没打算用。 老杨家的一众男丁们都跟着去了茶寮。 今天是茶寮,估计是这么多年以来,最最最热闹的一次了。 而老杨家,气氛却是有些低落。 女眷和孩子们都留在老宅,陪着老杨头和谭氏。 老孙头和老姜头也都过来了,陪着老杨头抽烟喝茶聊天。 鲍素云和刘氏她们也都寸步不离的陪着谭氏。 大家都在说着宽慰的话,意思都很明显,那就是梅儿终于再次组建了家庭,很快就丈夫和儿女都齐全了,比从前那种境遇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所以老头和老太太应该为梅儿感到高兴,感到放心才对。 对此,谭氏是不吭声的,老太太这个人,那些煽情的话,她一辈子只在老闺女杨华梅面前说。 当着别处,尤其是当着儿媳妇和孙媳妇们的面,老太太可是张不开那个口的。 所以老汉说话了。 老杨头端着旱烟杆子,面对着周围关心的众人逐一点头。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之前那三年,我和老太婆最担心的就是梅儿的将来。” “一个寡妇人家,好不容易把两个儿子拉扯成家立业了,看着儿孙们其乐融融热热闹闹,虽说自己这一生的差事是完成了,可这接下来几十年里的冷清,也只有自己懂。” “主要还是栓子走的太早了,留下梅儿才三十出点头。往后这一生,一个女人家太难了!” “那时候我和老太婆就劝她,等把老王家的事情搞上岸了,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 “如今能嫁给徐元明,我和老太婆都是放心的,这也是我们老早就盼着的结局。挺好,挺好,真的挺好……” 晌午,家里剩下的这些人都没回去,包括杨若晴在内,大家伙儿都留在老宅这边帮忙把早上酒席剩下的菜热一遍。 老姜头和老孙头他们也都留下,陪老杨头一块儿喝酒。 晌午之后,收拾好碗筷,这时,老杨家的送郎舅们也都回来了。 “看你们这样子,这趟在茶寮是吃饱喝足啦?” 刘氏第一个出腔调侃杨华明他们。 杨华明笑着说:“还别说,徐元明从山下酒楼请来的两位厨子,烧的一手好菜,尤其是山里的野味,嘿嘿,今个真是吃过瘾了1 “这话咋说?难道今个还有野味?快说来听听1刘氏对吃喝这块是最上心的,当下就催问起来。 而老杨头和谭氏不仅没有阻止,相反,老两口还用鼓励的眼神望着杨华明,也希望他能畅所欲言。 杨若晴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再一次感受到二老在杨华梅身上的良苦用心。 新女婿那边拿来招待送郎舅们的酒菜,都能成为二老觉得长脸的事。 也可以说,长脸只是其次,是一种表象,真相就是通过丰盛酒菜这件长脸的事,来窥探出新女婿对老闺女杨华梅的重视。 只有对老闺女重视了,才会对送郎舅们重视,才会在招呼送郎舅们的酒菜上下功夫。
10744.第10744章(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