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皇甫嵩属于党人,实际陈蕃窦武都征辟过他,只是他都没有出仕。
直至刘宏以公车征召,才出仕为侍郎,后迁北地太守。
就冲着这身份,兵员和物资都是皇甫嵩优先挑选。
是以军队最为精锐,装备最为全面。
可若是仔细观察三个统兵的中郎将,会发现除了皇甫嵩之外,其他两人的身份也特殊。
卢植乃马融高足,算是有党人身份,不过本身不治《春秋左传》,并非左氏儒。
再说党锢解除,可朝堂已经被袁氏、杨氏和黄氏占据。
党人插不进脚,最终要么继续隐居,要么投靠袁氏或者杨氏,再不然成为帝党。
卢植和朱儁严格来说,都属于中立派。
只是比起朱儁,汉帝和士人都在争取卢植。
奈何卢植两边都不投靠,于是广宗之战被摘下来。
最初换成袁氏故吏的董卓,后来换成帝党的皇甫嵩负责指挥。
相比之下朱儁就显得根基浅薄,可有可无。
可到底是少见的中立派,才被任命为三将之一。
汉帝是真有意思,讨贼直接避开袁氏、杨氏和黄氏的人。
可仔细分析又觉得不奇怪,真给他们三家挟大胜而归,到时候怕是就要兵谏了。
也是为了避免有这一天,资源迅速朝着皇甫嵩倾斜,卢植也得到一些资源,倒是朱儁算安慰奖,只能在挑剩的东西里面选择。
朱儁本身也不甘心就这样算了,于是把孙坚请过来。
大概他也没想到,孙坚还带来了两人。
仅仅从朱儁一番话,鲁达已经把事情分析得很透彻,至少他认为是这样。
“岂有此理,欺人太甚!”孙坚却是暴跳如雷。
大概也没想到讨贼那么重要的事情,还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
“文台生气也正常,可若想要改变这一切,唯有继续往上爬!”朱儁回道。
想要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须获得更多的战功。
把孙坚调过来,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那为什么不选择站位?
就如同上面所言,此战三将都是中立,或者帝党。
于是要么投靠帝党,要么继续保持中立,否则少不得找借口被换下来。
可若选择成为帝党,士人那边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给拉下来,或者进一步刁难自己。
换了平时,朱儁不会那么高调。
可如今天下大乱,只要立下战功就必然能更进一步。
政治虽然讲究站位,可战功升迁乃基础中的基础,谁都奈何不了。
就很凑巧,鲁达也是那么打算的,就要借着这次动乱,好好捞一笔战功。
最好这长社之战,把皇甫嵩给排除出去,由朱儁部就把这份功劳吃下去。
这样分润到他们头上的战功,才会更多一些。
朱儁好说歹说,孙坚才冷静下来。
他也经历过官场,只是没想到地方是这样,到中央还要变本加厉。
这样的氛围,对他来说太折腾。
少不得嚷嚷几句,算是最后的倔强。
到了第二天,三千士卒进入洛阳,来到朱儁这边的阵地整编。
孙坚为佐军司马,统领这三千兵马,朱儁自领五千步卒。
弓弩手集中到一起,由沮儁统御。
另有三千骑兵,由王服统御。
好巧鲁达认识这两人,沮儁是后来的射声校尉,王(子)服则是越骑校尉。
没想到这时期,两人只是军司马,而且调配在朱儁麾下。
在了解到沮儁出身钜鹿郡广平县,基本确定这货与沮授是族亲,却不知道亲不亲。
主要是想着,是否能通过沮儁,把沮授给挖过来。
那可不仅是前期,就算是中后期也是很出色的谋士。
转念一想大概没机会了,沮授如今不是担任州别驾,就是举茂才出任县令。
倒不是依赖历史人才,而是历史人才更有性价比。
他们的优缺点,都已经通过历史了解过,也知道要怎么用。
反而随便提拔个谁,比如担任家将的杨傻,身高差不多两米,看着魁梧。
可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培养,这说不准。
蛮力远超文稷,可让他冲锋陷阵,他本身又比较佛系,没有那个冲劲,能混吃等死绝不拼命。
这货据说是三年前倒在家门外,头上受了伤。
因为伤到大脑,人傻乎乎的,只记得自己姓杨,于是祖母给他取名杨傻。
也因为身材魁梧,武艺(肌肉记忆)还不错,就招募为家将。
只需要管吃三餐,而且实力还不错的家将,鲁家这算是捡了大便宜。
杨傻姑且不说,好歹相处三年。
换了别人从没接触过的,又没在历史上留下什么记录的,要说用都不知道往什么方向用,毕竟这年头文武并没有分离。
有人看着是文官,实际擅长带兵打仗。
有人看着是武将,实际治理地方有一套。
比起慢慢试错,历史人才显然更有性价比。
言归正传,眼看大军集结完毕,朱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