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章 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2 / 3)

这个马尔嘎尼和万历时候的传教士们文字记载都可以证明。

至于说萨尔浒之战,这个和十全老狗晚年的王聪儿比起来算个屁,这个最多只是边患,但白莲教造反可是横扫西南,从湖广到四川一片战火,虽然万历被骂的最狠,但事实上他那些年,真就是大明后期最好的时代,甚至在整个我大清都没有超越他那些年的。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银子,也不是什么争权夺利,而是结束这个乱世,否则一切都是虚的,财富朝不保夕,田产转眼归别人,高高在上哪怕如皇帝说不定哪天也得自挂歪脖树,只有稳定,秩序,才能确保我们得到的一切,只有让穷人也吃饱饭,才能让我们的家业世代传下去。”

杨丰拍着他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当然,他说这话的主要原因,是提醒那些士绅们,控制一下他们膨胀的压榨之魂。

士绅都有些膨胀了。

毕竟过去还有个朝廷管束一下。

虽然说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但在帝王时代,正常情况下唯一能约束一下士绅的还真就是皇帝。

尤其是明朝这种因为祖宗成法,导致皇权始终不能和士绅很好合作的。

毕竟朱元璋的那堆制度虽然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但就算是面目全非,它也依然是祖宗成法,只要还是朱家的皇帝,就不可能公然改变,改变祖制是动摇皇权合法性的,你可以把它解释的面目全非,你可以装作忘了它,但只要它拿出来你还是得认。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因为杨丰的出现,因为各地孔孟骑士团把官老爷赶到了衙门里闭嘴,导致地方完全士绅说了算,绅权在局部压倒皇权,这种情况下不膨胀是不可能的。

土地兼并……

肯定要土地兼并啊。

毕竟这个时代那些良田是最宝贵的东西。

士绅们现在有能力无视法律,为什么还要看着那些自耕农占据好地?

好地都得是士绅的,而且大地主要吞并小地主的,掌握孔孟骑士团的乡宦要控制最多的好地。

毕竟养着扈从们也是要花巨资的。

最终结果就是地方上兼并加剧,良田尽归于那些地方豪强。

甚至正在迅速向着封建庄园转变,毕竟地都是自己的了,在几万亩良田里面修个坞堡,养着扈从武装,控制着周围干活的佃户……

谁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啊?

杨丰并不干涉这个,因为在目前这种天灾下,土地是不可能提供足以养活所有人的粮食,良田归于豪强相当于以此结构优化,能养活人的良田归于豪强,后者确保手下佃户的生存,然后被挤出的无法养活的人口归他。扩大渔业捕捞,扩大他手中那些现代作物的种植面积,然后变成依附于他的人口,而这些人口将是他的军队,他的工人,他的种植园工人。而在他需要时候,这些人将为他碾压一切抵抗者,他要这些士绅做什么,这些士绅就必须做,否则他这支与士绅有仇恨的贫民为基础的军队,会为他夷平那些士绅的庄园。

他们会毫不留情的。

说到底在这个时代里,如果不人为进行减丁,仅靠着杨丰从聚宝盆里拿出的这些依然不足以解决饥荒。

这是几千万人的饥荒。

根据历史记载,明末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县,都记载过绝产和近乎绝产的情况。

这种饥荒哪怕就是现代,想迅速解决其实也不容易,至少能做到的国家真没几个,这哪是杨丰搞的这点能解决,再说他也需要时间去推广。最终选择也就是那几个,以武力的粮食再分配,也就是李自成正在干的,闯王来了不纳粮,但抄士绅家助饷。简单说就是强制士绅交出他们的积累然后分给穷人,他不收穷人的,本身就是给了穷人一部分。我大清以武力杀,把人杀掉一半自然也就让剩下的人都有能养活自己的好地了,简单,血腥,但的确是最有效的。

其他就没有了。

移民……

这个至少大明范围内,真的没有好地方了。

只能移民海外。

但这是长期工作,解决不了短期问题。

毕竟饥民等不到移民就饿死了。

外购粮食……

这个也做不到。

大明有这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抽空全世界的余粮,也养活不了大明的饥民们,更何况大明周围除了南洋,其他也都在饥荒中,倭国同样也是宽永大饥荒。

至于南洋那点余粮,就算真弄来也是杯水车薪。

更何况也弄不来。

粮食贸易可不仅仅是贸易那么简单。

哪怕现代,玩粮食贸易的,也就是那几个超级跨国集团,因为这涉及收购,运输,存储,港口海运等一系列配套的产业。大明的漕运就是这个,南方粮食通过地方官员收集,运输的军户运到各处仓库,然后装上漕船北运,最终以百万漕工,一年也就运到京城四五百万石,最高记录好像才五百多万。

哪怕加上民间私人贸易的,顶了天也就再多个三五百万石。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粮食贸易,

这还是有着完善统治,运行稳定的体系的情况下。

到南洋收购?

难道南洋那些小国,会提前给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