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知道张桂芬是女扮男装,若是称呼张兄,多少有些调侃意味。
但张桂芬想着身穿男装,称呼张姑娘又有些怪异。
张桂芬好像看出吴兴的为难,回了一礼,微笑道:“我如此打扮只是为了方便些,吴公子不必为难,请坐。”
吴兴点了点头,坐了下来,问道:“不知张姑娘请我来,所为何事?”
他不觉得自己魅力有那么大,仅仅见过两次,张桂芬就会请他品茶闲聊。
再说了,张桂芬如今还没到情窦初开的年纪。
对于张桂芬请他来的目的,吴兴还是很好奇的。
“上次的事多谢吴公子了,有贵府的厨子教导,我家厨子做出来的菜很合家母口味。”张桂芬感激道。
“张姑娘客气了,贵府已经送重礼谢过了。”吴兴说道。
上次借了厨子给英国公府,事后英国公府送来了重礼,说起来是吴家赚大了。
“这是应当的。”
张桂芬抿了抿嘴,说道:“听说近日风靡汴京的新式做茶之法和所用茶具是吴公子发明出来的,我想向吴公子买一套茶具。”
吴兴闻言一愣:“以张姑娘的性子,也喜欢这些?”
张桂芬性格骄傲刚烈,因为英国公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完全是当成儿子在养,教导其武艺。
在吴兴看来,张桂芬其实和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有些类似。
性格刚烈嫉恶如仇,不爱红装爱武装,却又十分聪明。
吴兴觉得张桂芬应该不会喜欢这些附庸风雅的东西。
“吴公子好像很了解我?”张桂芬惊愕的看着吴兴。
吴兴刚刚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妥,闻言镇定道:“张姑娘的名声在下也多有耳闻,觉得张姑娘应该不是那种附庸风雅之人,因此有些失言了,还望张姑娘勿怪。”
张桂芬闻言自嘲一笑:“吴公子听的怕不是什么好话吧?”
虽说宋朝的风气没有像明清那会那么封建,豪门女子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但封建社会对女子恶意满满,女子练武,本就显的离经叛道。
因为英国公府的地位,没人敢明面上说什么,但是暗地里的议论不少,张桂芬多少也知道一些。
“张姑娘误会了,我并没有别的意思。人活一世,草木一春,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吴兴见张桂芬有些误会了,连忙解释道。
“呵呵,礼义仁智信忠孝,这些哪一样不是靠别人来评判的,世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我又如何能够例外?”张桂芬淡笑道。
吴兴一怔,没想到张桂芬竟然能说出这种蕴含哲理的话。
仔细想想,确实有几分道理,礼仪仁智信忠孝,这些都是古人评判道德的标准。
但是道德的定义却是别人定义的。
就像盛纮,就算盛老太太把他扶养长大,培养成才。
但是盛纮对盛老太太的孝,只是碍于孝道罢了。
英国公不愿意让自己女儿嫁给沈从兴,但是为了忠不得不答应。
张桂芬不愿意嫁,却为了孝,还是答应了。
吴兴记得自己上辈子看知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张桂芬难产的时候,大喊的那一句:“爹娘,女儿尽孝了。”
“张姑娘此言差矣。”吴兴摇了摇头道:“虽说这些是别人对道德的评判,但是我们自己也有对道德的评判,不活在别人眼里,并不能否认这些道德。”
虽说张桂芬的话有些哲理,但是在吴兴看来,过于片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们只要按照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去做一些事,而不需要刻意的迎合别人的眼光。”吴兴说道。
在吴兴看来,每个人都有对礼仪仁智信忠孝这些道德的定义。
只要不是虚心的去迎合世人眼光就行了。
“但是这些谈何容易?”张桂芬反问道。
吴兴闻言也沉默了,确实,人本身就活在各自条条框框之中,想要跳出去,谈何容易。
世上本就不缺用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来评判别人的人。
特别是在思想封建的古代。
人都是群居生物,即便自己不在意,家人难道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么?
“呵呵,国子监那边也快上课了,就不耽误吴公子时间了,不知吴公子可还有茶具,我想买一套。”张桂芬说道。
“暂时没有了,不过我又定制了一些,得等一些日子,等到了以后,我可以送张姑娘一套。”吴兴说道。
“那倒不用。”张桂芬微微摇头,看向身侧的谷雨。
谷雨连忙从荷包里掏出银票,上前递给吴兴,说道:“吴公子,这是五百两银票。”
吴兴犹豫了一下,接过了银票,说道:“等茶具到了,我会派人送去英国公府。时间不早了,先告辞了。”
“谷雨,替我送送吴公子。”张桂芬吩咐道。
“是。”
谷雨应了一身,欠身道:“吴公子请。”
吴兴起身一礼,转身往外走去。
张桂芬看着吴兴离去的背影,怔怔出神。
她平常随母亲,也见识到汴京一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