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1 / 2)

杨振两只手撑在演讲台上,神态恣意,随性而谈,“那么德才既然分了主次,又该如何转化吸收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呢?答案其实就是后面那四个字,知行合一。

“周所周知,知行合一并非代指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联合实践,因为这二者,基本上都算是行的范畴,而知,其实讲的还是心性,也就是人的品性和道德本质。

“由此可见,德之一字,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有多么重要了。

“所以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本质上就是从德和才两個方面着手的。

“前者帮你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认知,后者,教会你如何去学习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让你拥有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技能。

“因此,你们现在脑子里装了多少信息储备,又熟练掌握了多少定理概念,或者说融会贯通了多少应用知识,其实都只是片面性的,和知行合一无关。

“为什么呢,我在这里简单问一句你们就知道了……

“大家从军训开始到现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给家里写过信的有多少?给家里打过电话的又有多少?那么,给同学朋友写过信或者打过电话的,又有多少?

“其实不用问都知道……而这,就是最典型的知行不合了。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围绕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这20个字展开的。

“所以,在我们形成的认知观念里,明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允许你经常往家里打个电话问一声好,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因为很难吗,还是因为没有时间……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真正的答案。

“或许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我对此不予评价,因为等将来,大家成为了孩子的父母之后,这些感受,你们很自然就能体会到的。”

台上台下都很安静,而更多陷入沉思的,反而是那些老师、领导以及这次请来的嘉宾。

杨振没有过于在意。

继续输出,“再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都或多或少,树立过自己未来追求的目标或者说理想,比如医生、老师、飞行员、科学家等等。

“那么悄悄的问一下,现在还有多少人,仍然坚守着那份初衷?又是什么,让你改变了自己当年的想法?

“再加一句,你们有过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过,这种变化的背后逻辑,源自于什么吗?”

杨振说到这里,稍微顿了一下。

然后微笑着扫视台下,那依旧保持着安静的一个个方阵。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要讲德才兼备,原因就在于有德无才不会影响或者改变什么,但是如果有才无德,却是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无尽的伤害和巨大的潜在威胁的。

“一个不孝敬父母,不懂得感恩的人,你觉得他会对朋友抱有几分真诚?这样的人,如果他领导着一家企业或者掌管着一地的治理,一念之间,又能造成多大的损失?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毕竟是属于少数的个例,不能以偏概全。

“那我还想问一句,在你们这一届新生里,有多少是怀有或者渴望毕业后,就能出国留学的?我不问你们会不会回来,因为那毫无意义。

“就在前几天,我听京大的一个朋友,说起来他们隔壁学校里流传的一则笑话。

“说某个班在大老美搞了个同学聚会,竟然全员到齐,一个都没少,因此大家都很高兴,就拍照留念并发了微博上,消息传回国内,他们曾经的辅导员,还特意点了个赞……

“大家对此有什么感想?是不是也觉得这事儿很值得骄傲?辅导员老师带班有方,竟然把全班人都培养成才并送出了国外深造?

“我要是这个辅导员,我早特么羞愧到自杀了,大老美没有因此给他颁个奖啥的,都对不起人家的努力付出。

“所以我到现在都很想问一下对方,他小时候,有没有学过什么叫做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有没有学过什么叫做争做四有新人,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

“而这,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知行不一……他学会了知识技能,却自动过滤掉了品行和德操,这是现下我们在教谕上,最大的悲哀。”

杨振的语气依旧不急不缓,淡然的跟聊家常似的,但话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嘲讽,却显得如此的锋利和直透人心。

这一次,端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也齐齐皱起了眉头。

杨振笑了笑,继续说道,“我不反对出国留学,毕竟国内外在诸多领域上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正视这种差距,不是一种羞辱,迎头赶上去就行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即使你出去就不想回来了,也无所谓,你自己高兴就好,但是如果为此而沾沾自喜,觉得高人一等了,那就有些恶心人了。

“如果再发几句牢骚,比如国内科研环境不行啊,科研制度落后啊,设备仪器不先进啊,论资排辈不重视人才啊什么的……很明显,这就是又当又立的典范了。

“希望你们,不会变成这种人不做,非得去当狗的非人类物种,咱们是85后,是改开后,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