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刘大夏被弹劾(1 / 2)

朱厚照带着诸位大臣进入了贡盐工坊。

马文升作为吏部尚书,虽然被朱厚照在众人面前削了面子,但还是打起精神和群臣一起进入了工坊之中。

朱厚照虽然在打量着工坊,但是他思考的却是马文升的事情。

马文升历经代宗、英宗、宪宗、孝宗四朝,而且他的主要履历就是跟兵部有关,之后在弘治十四年才调任吏部尚书,加衔至少师兼太子太师。

按理说他不可能不了解兵事,但他怎么用盗匪的名义阻拦我出宫呢?

难道真是久居上位,何不食肉糜了?

朱厚照否定了这个想法,这不太符合逻辑。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他并不想让我出宫,只想让我待在皇宫之中做一个吉祥物。

希望他跟他的父亲朱佑樘一样,稳重,不折腾,坐在宫中听取他们的汇报,然后做出决定。

朱厚照按下思绪,开始观察起了自己的杰作。

这两个工坊是朱厚照亲自设计的,前世他有幸跟着部门领导参观了许多工厂,就按照现代工厂的模式设计了。

“陛下,这里真的可以收几千人在此工作吗?臣观此间房屋虽然看着很大,但若是千余人在内,恐怕是人挤人了。”

刘健环顾四周,他感觉这房屋并没有办法让如此多的人在内工作。

“当然可以,这里只是其中的一个厂区,外面还有好多个厂区呢,朕还嫌人少呢。”

“厂区?原来这只是其中之一?”

“那可不,张永带路,去下一个厂区看看。”

“是,皇爷。”

张永领着朱厚照和诸位大臣前往了下一个地方,

还没有完整参观完工坊的全部厂区,这些位大臣们就开始走不动路了,纷纷请求陛下找地方歇息。

朱厚照打眼一瞧,看着面前的这些位文臣,一个赛一个岁数大。

内阁三人刘健年龄最大,他已经七十二岁了,李东阳五十八岁,谢迁五十五岁。

吏部尚书马文升七十九岁,户部尚书韩文六十四岁,礼部尚书张升六十三岁,刑部尚书闵珪七十五岁,工部尚书曾鉴七十一岁,算上没来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他也六十八岁了。

这些人的岁数在辈分上都可以当朱厚照的爷爷了,当然不算上前世的那二十多年,他带着这帮老头坐着马车来这,又走了这么长时间,他也有点于心不忍了。

朱厚照倒是不累,他现在的身体很壮,现在的状态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还没有到一用力就把衣服撑爆的状态。

“张永带路,找一个房间,让朕和诸位卿家好好休息休息。”

张永将屋内的火炉放置好,里面烧的是皇店制作出来蜂窝煤。

朱厚照率先坐下,看着他们说道:“列位卿家都坐下吧,从京城来到通州,也是辛苦你们了,早知道这样,就留你们在京城了,也不用遭这份罪。”

他嘴上是这么说,但是他知道如果不带上他们,那么回到京师,少不了上书。

“陛下何出此言,臣等身为朝廷臣子,理应随侍驾前,以备咨询。”

朱厚照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他们。

他对刘健问道:“首辅,现如今马上就要入冬了,朝廷对于流民的赈济是否有了规划?”

刘健坐在椅子上面喘匀了气,语气平稳地说道:“回陛下,朝廷每年都对流民有所准备,今年也不例外,另宛平县和大兴县每年都对流民进行赈济。”

顺天府的流民虽多,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京城,所以每年宛平县和大兴县的压力都挺大的。

“今年宛平和大兴可能要轻松一些了,毕竟朕让张永把流民分到通州一部分,而且还让他们以工代赈,两个工坊的工人肯定是不缺钱了。”

韩文正襟危坐,面色严肃地说道:“陛下兴建工坊,收容流民,陛下此举救活了数千户无家可归的流民,圣明无过陛下。”

朱厚照听到韩文拍自己马屁,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他看向了张永,问道:“张永,你来说一说,现在招募了多少流民,还有这工坊什么时间可以开工?”

“回皇爷,现在两个工坊各招募到了三千人,皆是京城之内的流民,皇店已经组织车马送了许多人来到通州,奴婢正在派人对他们进行教授,近日就可以开工了。”

“不错,不枉朕派你来通州。”

这马上就可以开工,就能看到回头钱了。

朱厚照欣慰地说道:“朕可是花了不少钱,内承运库都快掏空了,对了,之前送与诸位卿家的盐和味精,可还算鲜美?”

一说到这里,大家的目光似有似无的瞄向了曾鉴,毕竟之前他的形象历历在目。

曾鉴如老僧入定,丝毫不在乎他们的眼神。

刘健说道:“回陛下,自陛下赐下贡盐和味精,臣的胃口也好了不少,现在每日都可进食不少青菜。”

“这东西虽好,但是首辅可不要多吃,你年龄太大,不宜过多食用。”

“臣谢陛下关心,臣记下了。”

朱厚照环视这些位大臣,说道:“列位卿家也是,这味精可是要限量。”

“臣等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