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刘健这个浓眉大眼的,你也叛变了?(1 / 2)

“这全赖朕发明的东西啊,这样东西可让任何菜都变得如此鲜!”

朱厚照得意地说道。

“请问陛下,这种东西可是什么?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李东阳好奇地问道。

“此物名为味精,是从海里的一种植物提取出来的。”

李东阳感叹道:“此物可真是奇妙啊。”

朱厚照看向了刘健问道:“首辅为何不吃?”

“陛下,臣已用过膳食,现在不饿。”

朱厚照劝道:“首辅尝尝吧,这些菜可是极其鲜美啊,朕可是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诸位臣工的。”

刘健见陛下已经说道这种地步了,慢条斯理的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刘健现在已经七十二岁了,日常在家中吃饭,每顿饭不过是喝一小碗粥,几小碟菜,他早就没有什么口舌之欲了,岁数大了,肠胃早已经不像是年轻的时候了。

而且他刚刚没有跟着诸位大臣一起尝菜,其实也是因为朱厚照不理朝政的缘故,你作为一个皇帝怎么可以如此怠政呢?

不过在他尝过面前的菜之后,突然胃口大开,这明明只是一道普通的青菜,怎么如此之鲜呢?

刘健也学着李东阳在盘子里轻轻地翻动了一遍,也没有看到什么额外的东西。

不过他不动声色,口中说道:“此菜果然如陛下所说,鲜美异常,不过此乃口舌之欲,还望陛下不要在这方面过多消耗精力,皇帝应该着眼于朝堂之事。”

刘健其实也不愿意说这些,但是他是弘治皇帝留下的辅政大臣,有规劝之责。

朱厚照有点不高兴了,你这个老头,一天天的说什么朝堂之事,那奏章说的跟我没批过一样。

他没搭理刘健,朱厚照知道今天主要的事情是要把味精赏赐下去,然后打开销路,他说道:“首辅既然觉得好吃,可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刘健不好意思的再夹菜,将筷子放回到了桌子上。

李东阳适时地问道:“陛下,此物有什么名字?”

“味精,味中精华。”

在场的各位大臣点了点头,名字很对,确实是味中精华。

朱厚照认真地说道:“刚才首辅说的话,朕知道,朕发明味精的目的乃是为了国家,此物日后会在皇店进行销售,户部呢以后也会多了一项税收,首辅现在还认为朕没有着眼于朝堂吗?”

刘健反驳道:“启奏陛下,虽然陛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税收,但是皇帝应该看的是天下,管理天下之事,皇帝乃是天下人的皇帝,不应看重这种蝇头小利!”

“首辅怎么会认为朕没有看天下呢?而且和味精也不是蝇头小利啊。”

朱厚照没有生气,他知道刘健为什么这么说,刘健是正经的翰林出身,学的也是四书五经,考的是八股文,他认为的皇帝其实就是弘治帝那样的。

圣天子垂拱而治,还听劝。

不过呢这不是说刘健不聪明,相反他只是缺少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和眼光。

朱厚照环顾四周说道:“正好各部官员都在,朕就说道说道,也好让你们知道,此物能为国家创造多大的价值!”

“朕决定将味精放置在皇店之下进行销售,而味精的生产也是由皇店负责,皇店则负责招募流民进入其中参与生产味精,从这以后,有一部分的流民将不再饿肚子,他们会获得工钱,可以养活家人,这不就是朕创造的价值吗?”

朱厚照在上面慢悠悠地踱步,口中说道:“还有,西山煤矿那里,现在招募的流民已经过了三千,等待冬天到来之后,将会招收更多的流民,朕给他们发工钱,这不也是价值吗?而且减少了流民,也能缓解京师的赈济压力。”

“还有!味精是研究院发明出来的,研究院还改进了制造食盐的方法,把盐和味精都给朕的大臣们分下去,让他们看看。”

朱厚照让刘瑾把两个盒子分发给殿内的大臣,他们打开其中一个盒子,发现这盐竟无比精细,甚至跟雪花一样白。

而味精也是同样的白,不过颗粒却要大一些。

户部尚书韩文惊讶地问道:“这竟然是盐?臣从没见过这等盐,这可比现在的盐更加精细啊。”

朱厚照微笑着说道:“这当然是盐,不过是经过加工的,这比皇家的贡盐还要精细,而且还没有杂味,这也是研究院的功劳!”

“朝中有传闻,朕不上朝,流连豹房、研究院,在其中贪玩享乐,可是现在研究院的功劳摆在了诸位的面前。”

朱厚照盯着刘健问道:“首辅,你还觉得朕没有看天下吗?还觉得朕不是天下人的皇帝吗?”

刘健激动的站起来拱手问道:“陛下,这些当真可缓解一部分流民吗?”

其实流民问题一直是困扰大明的一大问题,因为现在的京师每年冬天都要分出一大部分银两,拿去赈济,许多流民在冬天都无法生活,只能依靠官府赈济。

“当然,皇店准备在京师建造味精工坊和食盐工坊,这两样工坊起码能容下万人,等后续再次扩大,将会招收更多的流民。”

其实更深层次的东西,朱厚照也没有说,那就是减少了京师的流民,给他们开工资,还能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