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改抑佛教之念(1 / 3)

碧水映天,舟影荡漾,沿岸翠竹依依,古树参天。舟行无声,唯有水波轻拂,与林间鸟鸣交织静谧。

王易一袭青衫,盘膝坐于舟头,眸光平静的映照眼前天地。他衣袂飘飘,长发飞扬,无形神意弥漫周遭虚空,荡起阵阵无形涟漪。

小舟在无形神意的助推下,快速平稳的穿行在蜿蜒起伏的河面上。船头劈开碧波,荡起层层波纹,扭曲了河中天地。

鸠摩智双手合十,盘膝坐于小舟正中,抬头看了看天上日头,垂首思索稍许缓声问道:“道长此行,北往何地?”

仅是七日时间,他们便已然离开了大理国境,速度之快让人惊叹。这几日他被道人所展现的神异,震惊到心神麻木。

也是因此,他对那所谓的入道玄法,渴望到了极点,比之对六脉神剑都要渴望无数倍。唯有亲眼观之,方能明白道人是如何的厉害,其所修炼的玄法是如何的神异玄奇。

“苏州,无锡,见一位真豪杰。”王易嘴唇轻启,语气颇为感慨。

乔峰,萧峰!其人性子豪迈直率,义薄云天,是个外粗内细,侠骨柔情的真豪杰。然,就因其契丹人的出身,造就了其悲剧的一生。

为止宋辽两国兵戈,其背叛辽国挟持君主,又因契丹人的身份,在大宋无处容身,深感天地之大无处容身的悲凉,故折箭自刎以谢天地,真正诠释了何为侠之大者。

这等世间真豪杰,值得他前去见上一见。

“真豪杰?”鸠摩智面露诧异,到底是什么样的豪杰,竟能被眼前道人道一句真豪杰?

“不说这些题外话,贫道所提之事,明王考虑的如何?”王易并没有深聊的想法。

鸠摩智闻言,再次沉默了下来。好一会,这才蹙眉开口道:“加入逆命阁,担任珍宝楼楼主,为道长广宣玄法,这些都没问题。但弃佛入道,改抑佛教之事……小僧不敢为。”

弃佛入道他敢,改抑佛教他不敢,或者说不愿。

他怎么说也是修了半辈子佛的人,彻底背弃心中信仰之事,不能为,更是不愿为。

王易眸光平静无波,语气无波无澜:“寺庙广占田宅,侵夺百姓。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兵役劳役。这天下以出家之名,躲避税赋者几何?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名,避灾免难者几何?”

“田野辟,户口增,乃国强之本。若人人弃其亲爱,家家绝其嗣继,天下人口何以为继?打仗无人、劳作无人、交税无人,国必亡,人必消。”

“三武一宗为何灭佛?以明王聪慧明之不难。若非佛法有导人向善之能,就不是改抑佛教那么简单……”

“若明王不愿,未来会有人改佛寺为道观,改释迦为天尊,改菩萨为大士,改罗汉为尊者,改和尚为德士……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以道灭佛之举。”

王易说到最后,语气莫名的轻笑出声。他想到了道门狠人林灵素,也不知对方这个时候降生没有?

鸠摩智面色惊变,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三武一宗都未曾将佛门覆灭,更何论是道人口中的未来之人,这应当是对方的虚吓之言。

不过对方所言的确在理,只是身为佛门中人,看待问题的立场自然有所偏向,对方所言虽然在理,但他也不能全盘认同。

沉吟少许,缓缓言道:“六祖坛经有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法华经有言:所有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华严经有言:求一切智,净诸心海。心经有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鸠摩智神情郑重的缓缓起身,双手合十躬身一礼道:“佛门教义,在于普度众生。而普度众生非远离世俗,在俗世中觉悟,在世俗中修持,有些事情就难以避免。道长以偏概全,实属偏颇之举……”

“呵呵……”笑声不大,但嘲讽意味十足。

“道长这是何意?难道小僧说的不对么?”

王易垂眸看着舟下急速倒退的河流,淡笑道:“度人先度己,若是连度己都做不到,何谈的度众生?普度众生说得再好听,这世间能有几人脱苦海?教义再好,人心鬼蜮之下,也会变味。若是不加以约束,佛门终将遗祸无穷……”

“连明王这等高僧都无法做到度己,其余佛门中的鱼龙混杂之辈,品性如何可想而知……非贫道以偏概全,这本就是佛门弊端所在……既知其弊,自当改抑,明王觉得是不是这个理。”

鸠摩智面色难看,凝眉沉思良久,强辩道:“道长所言固然在理,但三武一宗灭佛以来,佛门一直在寻求改变。但改变需要时间,强行以外力行改抑之事,只会扭曲佛门普度众生的教义。”

“呵……去芜存精,洗尽铅华。怎么到了明王口中,却成了扭曲教义之举?”

“此事小僧不愿为之,道长还是另请高明。”鸠摩智凝望着王易的背影,语气显得很是低沉。

身为吐蕃国师,若是真行了此事,必定会被钉在佛门的耻辱柱上。他虽不是什么爱惜羽毛的人,但这等遗臭千古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是不愿为之的。

“明王不愿就算了……贫道也不好过于强求……”王易摇摇头,缓缓闭上了双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