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讳败为胜,方能稳住朝廷(2 / 4)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3280 字 3个月前

研究者和创作者了,可以给他们制造无数的成语典故去引用。

只可怜了同时代的人,语屈词穷没有成语可用。

……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在襄阳城内,此时此刻却是愁云惨淡。

正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于禁惨兮兮地败退回襄阳,出兵时带走四万七八千人,回来只剩了一万五六千,整整三分之二都没了。

更关键的是,哪怕是逃回来的这一万五六千人,为了减轻负重提升奔驰的速度,他们的铠甲丢失率也非常之高,

哪怕活着回来了,其中半数的人都得重新配发装备,否则就只能转职当轻步兵用了。

面见曹仁的时候,于禁无地自容。

所以他在回到襄阳之前,就提前卸了甲胄,连衣服也没敢穿,还特地让人在路上找了些荆棘,捆绑在背上。

见到曹仁后,于禁立刻上前拜伏请罪:

“末将无能,在当阳惨败于黄忠之手,丧师无数,实在无颜见将军、见丞相!”

曹仁脸色铁青,并没有立刻表态赦免于禁,因为他也治军甚严,而他此刻还不知道于禁到底是怎么输的。

他必须弄清楚状况,确认是否“非战之罪”,才好下判断。

所以他只是先冷哼一声:“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还望你戴罪立功!具体功过是非,你等丞相定夺吧!我且先不罚伱。”

于禁愈发惭愧,只有唯唯而已。

曹仁该训的也都训了,部队该安抚还是要安抚,就拨下一些酒肉,给逃回的将士们解乏充饥。

至于于禁,也就一视同仁,跟败回的普通士兵一样待遇。先给点薄酒肉干,垫垫肚子,随后跟士兵一样吃掺杂着麸子的粗麦饭和野菜。

充饥之后,曹仁才单独把于禁喊到荆州牧府,细细询问战败细节。

曹仁一开始满心的不屑,觉得肯定是于禁打得太差了,发挥不好,要不就是治军不行,部队临战士气军心都不稳,简直是干什么吃的。

但听了于禁的详细叙述,曹仁才越听越心惊。

尤其他八年前也是参加过官渡之战的,他亲历了曹操最艰难的时刻,也知道曹操当年是怎么搏命堵上全部身家的,最后总算搏赢了,才灭了袁绍。

此时此刻,于禁描述的敌军形势种种演变,曹仁都忍不住捏了一把汗,自问当时如果是自己指挥,怕是也毫无可能躲过诸葛瑾的算计。

这么诱人的诱饵,自己能忍住不去吞么?诸葛瑾设的坑,自己能不去踩么?

这里面,有几成是临战时的水平发挥决定的?

又有几成,是还未开打之前、在自己决策要出兵劫粮/烧粮仓那一刻时,就已经注定了的?

反省了一番后,曹仁也唯有长叹,自忖躲不过这些算计。

复盘的时候,他还特地找来了贾诩,希望跟贾诩一起探讨。

一方面是寻求些心理安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认当初究竟有没有可能、通过于禁的临场发挥、避免这场大败。

而贾诩在听了于禁转述的黄忠部署方略、诸葛瑾安排下的诱敌毒计后,也是忍不住倒吸了几口凉气。

“嘶……这黄忠的部署,居然如此歹毒……如此说来,他竟是一步步都特地迎合了我军将领的人心思忖习惯,有的放矢……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贾诩是懂行的,他自己最擅长的,也是利用敌人的惯性思维和心态定势,去针对性地搞事情。

所以,整个曹操阵营内,除了曹操本人以外,估计也就只有贾诩最能看出诸葛瑾部署中、藏得最深的那一层歹毒用意。

贾诩总结不出“利用敌人的路径依赖、去针对性算计”这样的后世心理学专业术语,

但他完全可以理解,诸葛瑾这么干的逻辑是什么。以及诸葛瑾当初的思维路径,是怎么逆向思维推导过来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被贾诩这样的人心操弄老阴比一解说,曹仁才彻底理解了诸葛瑾有多阴,他内心对于于禁的苛责,也居然暂时化作了不忍。

“文则也是可怜人呐,他面对的居然是如此凶险的局面,如是我去,甚至是我带着贾文和一起去,怕是也难躲过……

太卑鄙了!世上怎么会有诸葛瑾这种多变的人?天下人当初不都说他是当世大儒,擅论德运兴替、连陛下都赞不绝口?又说他擅机关奇巧、农医星象,无所不通。还说他兵法韬略,治政用人练兵,皆天下上选……

如今,还专门想到利用敌人曾经的成功经验来破敌,他到底还有什么是不会的!”

曹仁当然知道,诸葛瑾是会用兵的,兵法韬略战术调度部署都很强。但他们也确实是第一天才知道,诸葛瑾在这种专门针对人性弱点的算计上,也那么擅长。

诸葛之智的拼图,似乎又多补上了一块短板。

当然,曹仁在那一刻,显然是稍稍高估了对诸葛瑾的评价,但这也没办法——因为,他请来帮他分析诸葛之谋含金量的贾诩,此时此刻自己就成了诸葛吹。

贾诩很清楚:如果自己把诸葛瑾的谋略,描述得不那么强大逆天,

那么,他没看出来其中的问题,没能提醒曹仁、于禁,最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