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故人来访(1 / 2)

除了三千正兵之外,营中还留了五百人作为辅兵。

其余的全部遣散回乡。

留下的五百辅兵,通通归到狗子名下。

他们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辅兵,而是更像民夫。

主要负责的,是营中洒扫、维护、采买、伙食等一应后勤。

若是将来出征,他们也要帮忙运送物资。

如此,三千正兵才没了后顾之忧。

经过一个月的筛选,和末位淘汰的压力。

留下的正兵都是极为听话,并且能在教导下,分清左右的人。

所以,除了日常体能和军姿之外。

又准备加入队列训练。

猛子按照冯一博的章程。

先把每十人编为一个小队,有一正一副两個队长。

十人每日同吃同住,培养默契。

每三个小队编为一排,由一名庄丁充为排长。

排长主要负责的,就是带领他们练习队列。

后续还会带着他们演练鸳鸯阵。

冯一博一直深信:

大领导管事,小领导管人。

而他,就是新军的最高领导。

当然不用事事亲为。

只要制定好规矩,并由放心的人严格执行就好。

所以练兵的事,冯一博全都交给了猛子。

该教的,他早就教了。

就算他亲力亲为,也无法做到更好。

还不如在军中保留一丝神秘感。

每次他在军中巡视的时候,士兵见到他都会全身一紧。

这才是领导该有的风范。

若是每个士兵都和他嘻嘻哈哈,那能带好兵才怪。

又不是义气干云的匪帮。

这一日,冯一博正准备去下面视察。

了解一下正兵的训练情况。

营门执勤小队的队长,进来找了他的排长。

排长又过来禀告冯一博。

“大人,有两人自称是您的同窗,来这里拜访。”

本来大家伙都要称呼他为大帅的。

自成一军就可以称为大帅。

但冯一博拒绝了。

大帅这个称呼过于拉风,将军又不合他的身份。

最后还是让他们喊一声大人就算了。

“哦?”

冯一博闻言没有太过惊讶。

甚至还露出一丝笑容。

因为他已经猜到是谁了。

等他到营门处迎接,就看见为首两人皆是一身常服。

其中一个正是他的好友周俊。

周俊当初并没有选中庶吉士。

他是二甲最后一名,馆选的成绩也很一般。

就被外放做了知县。

而他外放的地方,正是紧邻象山的台州府宁海县。

“见过二位兄长!”

冯一博遥遥施礼,又高声道:

“这不是周太爷吗?怎么赏光来了这穷乡僻壤?”

周俊闻声转头,高呼着回应:

“一博你可真不讲究啊!到了象山,也不说多走两步,去宁海拜见为兄。”

冯一博这时已经走近,口中还道:

“博彦兄可冤枉我了,正想这边步入正轨,再去拜访你们呢!”

这时另一人拱手,笑吟吟道:

“一博你不拜访博彦就算了,也不让我尽一尽地主之谊?”

“哈哈!这话没错!”

周俊闻言大笑,指着冯一博道:

“我是隔壁县的,但明德兄却是本县太爷,连他都不拜见一下,就是你的不对了!”

和周俊一起来的,正是象山知县王至善,字明德。

也是两人的同年。

这两人,也是冯一博选择象山驻扎的重要原因之二。

有人可能觉得,这也太过巧合了。

但实际上,不仅是这两县。

江南还有数县,甚至府里。

都有他们的同年。

还是因为之前倭寇攻南京事,留下的大批“实缺”、

这些“实缺”里,正七品的就有八个。

再加上一些正常的人事调动,空出来的缺额。

冯一博他们这一年的进士,有十二人在江南一带做官。

这些都是他自己的人脉。

当然,李守中的弟子更多。

也都算得上是冯一博的隐藏人脉。

冯一博此时已经走到近前,朝两人躬身施礼道:

“拜见两位太爷,还请两位给小的做主啊!”

王至善不太明白,周俊却立刻配合道:

“有何冤屈还不速速讲来?”

“小的丢了十五头猪,请太爷给小的找找,找不到就赶紧去买。”

冯一博一拱手,拿腔拿调的道:

“总之,这十五头猪我是要定了。”

“好一个刁民!”

周俊大喝一声,吓了王至善一跳。

就听他道:“这十五头猪肯定是在本县丢的,与宁海无关。”

周俊先撇清关系,又看着王至善道:

“所以只能由本县的太爷给你买猪啦!”

“额……哈哈哈!”

王至善先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