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我也算是半个农业专家(2 / 3)

渠。

李铭停了下来,闭目养神,把沟对面的沙子由近及远到山脚下,全收了。

收沙子的距离有点远,晃了晃头回神,他没有再跑步,沿着铁路线走回镇里。

从地上收流沙比海里收土快多了。

他已经收集到了此时314平方千米所需的沙子,还填了4米厚,超过了保底2米厚的目标。

这次出来,李铭是准备收集将来31400平方千米(直径100千米)面积时的所需。

刚刚那么一通忙活,他完成了这个100千米任务的2%。

他总结了一下刚才的实操,要去沙子厚度比较深的地方才能增加效率。

离得越近,流动沙子越多的地方效率越高。

李铭没直接回旅社,去的是六五四物资供应站。

“李副科长,跑步回来啦!”马站长笑着打招呼道。

看来唐干事做了汇报,李铭单刀直入,“马站长,我除了在保卫科当副科长,还是我们轧钢厂的生活物资采购员。”

“去年我跟京城郊区的生产队合作,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温室大棚建设方法。我的论文发表在了《农业科学》杂志上。”

“我刚刚看到黄河岸边有好些农场,我感觉你们这边可以尝试在黄河岸边建一些温室大棚。”

听得马站长一愣一愣的,内容都听得懂,所有内容凑一起让人感觉有点天马行空,这是马站长现在的感受。

李铭也没多管他,滔滔不绝道:

“京城建温室大棚考虑的是冬天取暖成本,在你们这里反而不是问题,满地都是煤。”

“水源也不是问题,边上就是黄河。浑浊的水可以静置澄清一些再用来浇灌。”

“也不需要考虑销路的问题,有工厂,有铁路,只会供不应求。”

“沙土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口感也不会差,甚至有些还能更好。”

“只有两个难题,一是白天因为沙子的吸热散热,可能导致棚内温度过高的问题。你们要是没有大规模建大棚,只在黄河边搞一些,也没有这个问题。”

“二是尘土附着在玻璃表面,影响光照,作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这个得靠人工经常清理灰尘。但这也比户外种植好多了,露天的蔬菜满是灰尘还更影响光合作用。”

马站长一时半会没能接收全部信息,“李副科长你说慢点。我还没全听明白。”

李铭笑道:“这样吧。等我回京城后,给你们寄几本我建温室大棚的经验手册和一些高产的种子过来。你们到时候研究一下是否可行。”

“亩产1万斤的西红柿、黄瓜,是经过蔬菜公司、杂志社编辑实地验证过的。我还种出了最高亩产2万斤的,厚着脸皮讲,我也算是半个农业专家。”

亩产万斤有点像是吹牛,但是说得有模有样,马站长姑且相信他,

“李副科长,真人不露相啊!没想到,你搞农业生产也有一手。”

李铭趁机请求道:“马站长,麻烦您跟领导打个报告。我想这两天时间,看一看黄河沿岸的农业生产。”

他觉得这样没有涉及进山的事情,问题应该不大。

马站长果然答应下来,“去看农业生产这个事肯定行。我先给领导那边说一声。”

“要是能解决蔬菜的供应问题,确实解决了我们的一个大难题。外面的菜运到这里也是有损耗要成本的。”

小三线建设的地区,粮食、蔬菜、肉食、副食品的供应都比不上城镇。

每天买菜吃饭就要多花好多钱,甚至没得供应,同样的工资,生活水平下降很多。

已经吃苦受累,就不该再次吃亏。

有这个能力改变这样的状况,李铭打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他准备回京城后,以向阳花大队的名义提建议,把高产的蔬菜种子优先分配给各个三线建设地区试种。

西红柿、黄瓜这些蔬菜可以当水果吃,多吃蔬菜相当于补充了水果。

至于说温室大棚可能暴露海勃湾的保密工厂,还不如满地的煤炭暴露得更多,黄沙遍地的地方,有一片漆黑,谁都知道有鬼。

飞机来轰炸的话,玻璃上面铺一层沙子就完事,比隐藏地上的煤炭痕迹更容易。

没有飞机过来侦查,那就无所谓了。

此时的侦查卫星工作寿命太短,平常没在天上工作。

比如咱们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工作寿命为20天,实际工作寿命28天。一直没掉下来,几十年后还在天上飞着就是了。

李铭建议搞点温室大棚,影响不了什么,工厂都在山坳里,温室大棚还可以作为假目标掩护山里的真工厂。

他跟马站长说完这事,就到街上溜达了起来,找各家饭馆打听有什么好吃的菜。

这里的服务员也没人奇怪他讲普通话,其他地方,随便一个普通小县城讲普通话,那是非常显眼的。

一开口就是外地人。

除非有本地人的帮忙,上头想派人微服私访基本不可能。

同样的,外地人想搞情报活动也搞不动,听不懂人家讲啥,或者两下就被群众发觉了。

李铭的住宿是有人安排好了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