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收效(1 / 3)

王重帮张帼嵘制作的专辑,花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不单单是王重对录音和拍摄的要求高,张帼嵘自己在细节上,更是精益求精,光是歌曲的录制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反反复复的录,直到张帼嵘自己和王重两个人都满意了。

而MV的拍摄,更是辗转多地,不过十首歌的MV,成品加起来不到五十分钟,花的时间都快赶上电影了。

王重如此费心费力,效果自然也是极好的。

张帼嵘的新专辑刚一推出,就迎来了大火,无数粉丝争相购买,而五首国语、五首粤语,十首歌曲里不含一个外国字,那独特的风格,再加上张帼嵘独特的嗓音,曼妙的曲子,优美动听,宛若诗词般美丽的歌词,在粉丝间带来的反响也十分剧烈。

邓丽君时期,歌词浅显直白,通俗易懂,到了引领粤语歌潮流的歌声直至如今的谭校长时期,港岛音乐的风格已经发生了好几次转变。

无数音乐界的前辈在听了张帼嵘的新专辑之后,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由衷感慨这张专辑带给他们的震撼。

张帼嵘的人脉圈子,他背后的公司也开始发力,宣传团队开始大张旗鼓的在报纸、电视上进行宣传,张帼嵘在娱乐圈里的好人缘也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无数明星、歌星都呼吁自己的粉丝去听一听张帼嵘的专辑。

甚至有许多都是在听了张帼嵘的新专辑之后,自发发声的。

张帼嵘的新专辑一经推出,就打破了无数记录,首先是单日销量记录,三天之后,后劲开始勃发,销量非但没有回落,反而开始节节攀升,一个星期后,打破了张帼嵘历年专辑最高销量的记录,十天之后,打破了整个港岛的专辑单张销量记录······

张帼嵘的新专辑,在港澳台、半岛还有东南亚直接卖疯了。

内地,在王重的建议下,宋运萍直接斥巨资,把张帼嵘和关家慧为自家拍摄的广告直接搬上了央视一套和江浙卫视,而且还是七点半到八点半这个黄金时间里。

一时之间,锦绣服饰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粤省、闽地、还有首都北平等多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无数经销商自发的找上门来,寻求跟锦绣服饰的合作。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随着连续一个月的广告轰炸之后,锦绣服饰在江浙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再加上王重建议在报纸、广播上利用舆论效应,将锦绣服饰和江浙地区整个捆绑起来,一时之间,江南江北的老百姓们争相走进锦绣服饰的店铺里。

其中又以十五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为主。

不得不承认,明星偶像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只一个广告,就让锦绣服饰的销量连翻了好几倍。

江南十几个加盟店,成日笑的合不拢嘴,天天打电话到总部,要求增加派单。

宋运萍越发忙了,恨不能把家都搬到厂里去,饶是之前已经做足了准备,可宋运萍还是低估了广告的号召力,厂里的原材料已数次告罄,宋运萍虽然无奈,但也只能加价从东海购买。

除了原材料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生产力,原本只是按照如今的门店正常的销量来配置的人手和机器,可现在销量连连翻番,厂里的员工们加班加点,工人们昼夜颠倒,日夜不停的干,这才勉强供应上。

可这么干并非长久之计,而且还有粤省、闽地以及首都方面的经销商,已经找到了宋运萍,想要和宋运萍谈合作代理的事情。

宋运萍虽然想把步子走的慢一点,稳一点,却也不想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但她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问题,就是她手里的人不够用了。

不只是技术经验丰富的纺织工,还有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高学历的人才。

随着锦绣服饰的不断扩张,不断发展,原先的草台班子,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摊子。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着实让宋运萍有些焦头烂额。

这天,王重亲手给宋运萍做了营养餐,送到了厂区宋运萍的办公室里。

宋运萍正在跟吕清漪通电话,王重离得虽不近,但也能听到话筒里吕清漪说话间透露出的喜色,只从她的声音就能推断出最近她在江北十九家加盟店生意有多火爆。

虽然锦绣服饰的利润并没有其他品牌的衣服那么高,但耐不住锦绣服饰的销量高,好卖,收回成本是迟早的事情。

尤其是这年月,老百姓们穿衣服多还只讲究款式、实惠。

恰恰锦绣服饰就满足了这两点。

“好的吕姐,有什么事儿那咱们回头再联系!”

“好好好!”

“放心,忘不了······”

挂断电话,宋运萍脸上的笑容还未散去,便对王重道:“这吕姐也是,非说要好好庆祝庆祝!”

“她手底下那么多加盟店,生意都那么火爆,她想庆祝也不奇怪!”王重打开饭盒,将分门别类装好的菜一样样取出来放到桌上:“好了,快过来吃饭!”

“我先去洗个手!”

洗过手,宋运萍拿起王重已经盛好的饭,坐在王重对面的沙发上,吃着王重亲手做的饭菜,忍不住的点头道:“还是你做的饭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