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量产(1 / 2)

观众们被歼一的首飞表演深深吸引,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空中的飞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当歼一完成最后一个动作,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时,整个机场瞬间沸腾了起来。

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向俞思远和歼一致敬。

他们知道,这一刻将永远载入荡寇镇的历史史册,成为荡寇镇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李浩轩站在人群中,望着降落的歼一,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慨。

他知道,这款飞机的成功首飞,不仅代表着荡寇镇航空工业的崛起,更象征着荡寇镇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荡寇镇的航空工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俞思远从歼一中走出来,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

他知道,他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行任务,为荡寇镇的航空工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走向李浩轩,“李公仆,幸不辱命,这款初代的螺旋桨飞机设计的十分成功!!!”

“好!很好!”李浩轩此刻的情绪同样十分激动,“思远同志,你为我们荡寇镇争了光,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开了个好头!

这次首飞表演太震撼了,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歼一的魅力!”

俞思远微笑着回应道:“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努力,我也不可能完成这次首飞任务。”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歼一的首飞表演圆满结束。

但荡寇镇的航空工业发展之路才刚刚开始。

首飞成功之后,在得到众人的一致肯定后,李浩轩再次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开始探讨起了关于歼一的量产化之路。

“同志们,咱们荡寇镇的首款歼击机歼一已经定型成功,接下来咱们需要考虑的就是量产的问题了。”

“虽说这款飞机还有些简陋,而且咱们也尚未解决全部零件的自主生产,但总算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对于这款飞机的量产问题,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众人闻言,纷纷陷入了沉思。他们知道,量产歼一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和生产挑战。

然而,他们也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是荡寇镇航空工业腾飞的起点。

片刻之后,一名工程师率先发言:“李公仆,我觉得歼一的量产问题其实就是发动机的获取问题。

咱们的歼一虽然基本都是通过购买相应的零部件组装而来,但除了发动机之外的零部件并不算昂贵,仅需要一百多万公仆币。

这也意味着,只要咱们掌握了这款600匹马力发动机的生产技术,歼一咱们想要多少就能生产多少了。”

李浩轩听后点点头,他明白这位工程师所说的话的分量。

发动机一直是航空工业的核心,掌握了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就等于握住了航空工业的命脉。

“你说得对,”李浩轩肯定地说道,“发动机的生产技术确实是我们量产歼一的关键。”

“不过……关于这款发动机的量产问题,咱们已经有外贸部的同志去着手解决了。”

“就在今天,已经有几位贸易员的同志乘坐着飞机或者轮船离开了华夏,前往了鹰酱、毛熊、约翰牛等列强国家。”

“他们的使命,便是在那些国家中寻找并收购相关的高新科技企业,或是建立生产线。”

“这样一来,我们便能够借助外部力量,迅速突破发动机生产的瓶颈。”

“也就是说,对于咱们荡寇镇的同志们来说,初期的相关核心技术将会直接从这个时空进行购买。”

“然后大家再以此为基础,借助商城中的民用产品或者相关专业书籍,迅速自主研发并更新换代,确保咱们能在未来的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李浩轩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他们明白,一旦外贸部的同志们能够成功完成任务,那么歼一的量产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李公仆,要是发动机问题能解决的话,咱们歼一的产量就只跟相关领域的优秀工人的多少和熟练度有关系了。”

“熟练工人的人数越多,我们组装的越快,凭借目前的几十号人手,只要发动机供应充足,每个月的产量大概能达到五十架左右。”

李浩轩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个预测的认可。

他知道,在初期阶段,产量并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稳定的生产线和质量保障体系,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很好,”李浩轩说道,“那我们就以这个预测为基础,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生产计划。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工人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生产效率。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产量一定能够不断提升。”

李浩轩的话音刚落,眼看歼一的生产计划就此定下。

却有一名与会的同志突然开口反驳道,“李公仆,我不认为咱们大批量生产歼一是一种好的选择。”

这名同志的发言立刻引起了全场的注意。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