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朋友多了路好走嘛(4 / 5)

友在滇南那边进行采访和拍摄,而且拍摄地又恰好在普洱那一边;”

“上次去你办公室的时候,发现柜子里只剩下小半饼普洱放在那了,想着堂堂一个副总,办公室里就摆着那么半饼撬开的普洱多难看啊,于是便让我那位朋友帮着去当地的寨子里收了一些过来。”

说着,卓玛丽微微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只可惜,我那朋友工作忙,没来得及把收上来的茶叶送茶厂里帮着压饼,只能匆忙选上几棵据说非常有年头的古树,然后就这么把毛料带了回来……眼下也能只能委屈委屈你了。”

“不过我觉得这倒也无所谓,反正我和我朋友是不怎么懂普洱的,先拿点毛料回来给老弟你试试口,觉得喝的惯再说……反正那几颗古树已经让我朋友掏钱给包了下来,喜欢喝的话,找个机会再去压饼也不迟。”

说着,卓玛丽把茶罐轻轻放在杨默的面前,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众所周知,如今的杨默很忙,非常忙。

可即便这么忙,即便有了极为省事的茉莉花大缸茶,他办公室柜子里那两饼普洱茶还是在以一个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说明相对于价格不菲的九窨茉莉花茶,杨默其实真正喜欢的,反而是那两饼在当下并不算主流,价格也便宜的多的普洱茶。

卓玛丽甚至能想到,每逢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又或者遇到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他都会从柜子里取出那最后半片普洱茶自冲自泡,然后在短暂的放松后,进行一些深入思考。

而且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是,上一次她去向杨默汇报工作时,曾在等待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过,杨默的办公室里,除了那半饼日渐消瘦的普洱之外,便只有两罐明显出自穆大小姐之手的九窨茉莉花茶了。

这说明什么,杨默对于当下那些最炙手可热的知名绿茶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在茶叶这一块的喜好其实非常单一,唯独喜好普洱生茶。

什么?

你说如今的普洱不是在港台商人的带动下,以熟普为尊么?

拜托~!

刚才说过,茶圈是有鄙视链的,人为干预环节越多的茶,生态位越低,需要经过渥堆发酵的熟普,在一个真正懂得品茶的人眼里,怎可能与生普相提并论?

事实上,她之所以没把请人收到的普洱压成主流的七子饼,就这么把毛料送了过来,也是出于这个考量……七子饼虽然也是晒青料直接做成,但中间毕竟多了一道蒸汽软化的工序,从原则上来讲,还是毛青散料更原汁原味一些,也更容易喝出真实的山韵。

………………

果不其然,听到这个看上去并不是很起眼的罐子里装着的是普洱晒青料,而且还是古树单株的晒青料,杨默一下子来了兴趣。

“哦?你朋友从普洱那边的寨子里收的?是那个寨子?”

杨默拿起罐子打开,取出了一小撮干茶仔细打量起来。

嗯~

都是一芽两叶的标准,看来是特意交代过的,因此那些村民没有拿那些一芽三叶或者两芽五叶的老杆以次充好。

干茶的条索青黑粗壮,虽然这未必就能说明这是从古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但通体不见任何绿黄色的黄片,却说明人家至少在分拣这个环节还是用心了的。

拿起干茶凑在鼻尖嗅了嗅,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烟熏味后,杨默有些好奇:“卓姐,这是那个寨子收过来的茶啊?”

卓玛丽摊了摊手:“这可难住我了,我只是听我朋友说那边的普洱茶不错,于是让他帮着捎上一点而已,至于是哪个村子的茶,我还真的没问。”

杨默听了,微微有些失望,却也不算非常失望……此时的普洱还不流行,更不讲究什么山头不山头的,就连老班章村的散料都是大小树混合着跟其他村子的茶一起送到茶厂里压饼做熟茶呢,在没有特意交代的情况下,人家没去记是从哪个村子里收上来的茶,也再正常不过了。

见到杨默有些失望,卓玛丽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不过,好像莪听我朋友在电话里提过一嘴……他们是过去拍摄民族风情和当地文化的,而那个村子那边又有两颗据说树龄极为古老的大茶树,堪称树王,所以我隐约记得……好像叫做千家什么来着?”

杨默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千家寨!?”

但凡对普洱茶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千家寨有一公一母两颗据说是树龄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茶王树……这已经不能算作是国内茶树的老祖宗了,而是应该算作是茶树界的活化石!

事实上,而千家寨之所以能形成国内最好的野生茶树生态,之所以能成为普洱名寨,这两棵茶王树可谓居功至伟。

卓玛丽见到杨默这么一副有些失态的样子,嘴角忍不住闪过一丝弧度:“嗯……没错,好像就叫做千家寨,老弟你果然博闻广记,连远在千里之外的滇南村子,都叫得出名字!”

杨默却是没心情听这位水蜜桃的吹捧,语气都有些颤抖:“卓姐,难不成这一罐子茶叶,是来自那两棵……古树?”

也难怪杨默有些失态,地球人都知道,后世那些被冠以“茶王树”称号的茶树上面摘下来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