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圣人之后(1)(1 / 2)

翌日清晨,乾清宫御前小朝会。

“自豁免贱籍的诏书下各行省以后,浙地最为积极,布政司使铁鼎石按察司使景清,迅速核查贱籍人丁数目,且给与良人之身。有渔歌九姓之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漂泊水上,不愿上岸居住。巡查使韩克忠在玉环岛水港内,拨给田地房屋许其等亦农亦渔!”

礼部侍郎李志刚坐在圆凳上,一边偷看着朱允熥的脸色一边开口道,“湖广江西等地反应稍慢,尚在统计人数当中。北地陕山鲁翼等处,或有些为难!”

说着,他顿了顿,“如山东布政司上了折子,有贱籍获取良民之身后,为购买田地房屋与寻常百姓颇多纠纷。其中有各案子是有个放还了良民之身的乐户,在乡下买了宅子和田地,却被当地的老人带着青壮堵住路不许进村,若不是地方官处理及时,怕是当场就会闹出人命!”

李至刚口中的老人并非真正的老人,而是一种对人的身份称呼。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但大明开国之后老爷子有感于自身少年时的悲惨际遇,也正是因为皇权不下县使得土豪恶霸与贪官污吏勾结造成的,所以效仿大汉的三老制。

在乡间,让百姓自行推举人品好,威望高能服众,识文断字之人为乡间老人。这些老人的作用就是负责协调处理乡间的纠纷诉讼,负责协助衙门治理乡野。

当然也有监督官员的作用,大明律里就说,如果有官吏胆敢为非作歹。

譬如敲诈勒索,譬如私闯民宅,譬如擅自殴打百姓,譬如滥用权力为难百姓,譬如玩忽职守等,只要查实了,乡野老人就可以带着青壮直接给绑了送往京师斩首。

此时的天下还是人治,所以这些地方上选出来的老人对于稳定地方,协调官民的关系有着很大的作用。

但有利也有弊,这些老人极度袒护乡邻,他们自家的一亩三地绝不容外人窥视,两广之地多有乡间老人因为田地水源纠纷,组织村民械斗,让官府头疼不已。

他们把自己人当人,把一个姓的当亲人,把外人当敌人。更莫说这些以前他们从没看在眼里,如今骤然翻身的贱籍之人。

“这事最后如何处置?”朱允熥沉着脸问道。

“当地官府协调,最后退了买房买地的钱,让刚得了良民之身的贱籍百姓另寻他处!”李至刚说道,“还有直隶宁国府一带,豁免贱籍的事刚已开,乡间许多乡绅就闹了起来,说官府是在抢他们的佃户,不得已官府只能狠狠的抓了几个闹事的人,才算平息下来。”

“各地官府不是贴了告示,鼓励这些刚获取身份的良民移民吗?”旁听的户部尚书张紞,开口道,“没人愿意动?”

“这....人都是故土难离!”李至刚笑道。

“之所以故土难离还是没见到好处!”朱允熥开口,看看臣子当中的朱高炽说道,“命你办的事如何了?”

“行文已八百里加急发往天下各行省布政司处!”朱高炽起身说道,“凡是免去贱籍的良人百姓,愿意移民辽东,广西,云南等地,每丁授田五亩,银五块,免田税五年。”

“这事我怎么不知道?”李至刚心里咯噔一下。

豁免贱籍的事他虽是副手,可一直都是他在亲力亲为,明面上朱高炽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可却不想,今日忽然抛出一条涉及到贱民移民的政令。

这可不是简单的政令,里面涉及到了田地还有银元的奖励。

“皇上还是没完全信任我!”李至刚心中懊恼,同时不动声色的捏了捏袖子中的条陈。

“加快加急!”朱允熥对朱高炽嘱咐道,“豁免贱籍是好事,好事不能变成坏事。“

“臣遵旨!”朱高炽拱手道,“臣还有一事!”

“奏来!”

朱高炽从袖子中抽出一个条陈,双手奉上,“去年秋审之后,全国各地共有囚犯七千两百人,除了一百二十人有杀人重罪之外,其中有偷盗耕牛作奸犯科者,游手好闲为祸乡里者,还有抗税殴打官差者....”

“杀人者抵命!”朱允熥皱眉说道,“至于其他囚徒,分五千人发往吕宋岛,其余人与船队一道出海,去缅国修筑海港!”

说着,他想了想继续道,“以后,除了不可赦免之大罪,各地囚犯一律不得擅自充军流放。皆要报与刑部,再行安置!”

“安置个屁呀!你明摆着是想把那些犯法的囚徒都发往海外祸害别人去!”朱高炽心中腹诽一句,面上却毕恭毕敬,开口道,“臣遵旨!”

这时,朱允熥忽然察觉李至刚的表情有些不对。

宝座高高在上,臣子们的表情一举一动都尽收他的眼底。

“李爱卿有话要说?”朱允熥问道。

李至刚忙起身,正色道,“臣是有一事,事关重大,更是关乎到朝廷的体面,所以臣不得已才.....”

“何事?”朱允熥有些不喜欢这人的做派,有事就说事,说事之前还要特意的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之人无非就是想彰显他自己的功劳,或者掩盖他的真实目的。

“也是山东的事!”李至刚皱眉,面带难色,“是山东曲阜的事,有一恢复良民之身的乐户,刚拿到户籍就去了衙门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