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是农村人难得的悠闲时刻。
春种秋收,春天播种,夏日照料庄稼,秋天收获,冬日是没有农活的一季。
虽然没有农活,但村里人可都不会清闲下来。
照料牲口,拾掇柴火,编篮子,攒肥堆,也是能从早忙活到晚的,只不过没那么辛苦而已。
只不过,在场的人今天没有再忙活的心思。
女人们那边吃完饭后,孩子出去玩了,她们也走了过来,或坐或站的,一起听大家唠嗑。
现在可没有什么女人不能上台面的话。
也不会有人敢说这话。
看了一眼手表,两点多了,他就开口对杨老爷子说:
“爷,上次给您写信,您考虑的怎么样了?”
杨老爷子自然知道何雨柱说的是什么事。
上次何雨柱写信给家里,自然说了要接他们去城里住一些时间,为了这件事他们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商量究竟应不应该去。
不是能不能去,而是该不该去。
能肯定是能去,就算家里有这么大一摊子,但就像杨雪信里说的,可以交给小儿子一家照看,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也不碍事。
但重点是该不该去。
原本杨家将杨雪嫁给何雨柱就算是高攀,已经让村里不少长舌妇不停叨咕,说他们老杨家走了运,结一次亲一辈子都不愁了。
甚至还有眼红的人说他们老杨家,是靠卖女儿过上好日子的。
当然,这也就是很少的人会这么说。
现在几乎是全村人都受到过何雨柱的恩惠,就算不说句感谢的话,也很少会背地里说这些不着调的话。但人心隔肚皮,就算你对别人十成十,那也会有人看不到,甚至就算看到了,也会假装看不到。
村里的人还是很明智的,这些话并没有成为主流。
但还是传到了杨家人耳朵里。
杨家暴脾气的是杨大,他和他二叔一样,都喊着说是要上门要个说法,但被杨老爷子给教育了一顿,这才‘安静’下来。
这次何雨柱本就是好意,接一家人进城里,看看风景,陪陪杨雪,但杨家人却不得不考虑的多一点。
不是怕何雨柱不高兴什么的,而是得为了杨雪考虑。
现在的女儿,讲究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儿媳妇,她得先照顾男方家里,然后才是娘家。
很多女儿嫁出去就和娘家一刀两断的也不少。
杨雪是个孝顺孩子,结婚后还记挂着家里人,让杨家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但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就更得多为杨雪考虑,可不能让人家两口子因为他们而闹得不愉快了。
这种事,在杨家都是杨老爷子拿主意。
他斟酌了几秒,然后说道:
“柱子,我知道你是好心,让我们这一大家子进城里住一段时间,可是,家里没人也不行,我看……”
听到这里何雨柱知道杨老爷子是有推辞的意思,他就给王青山使了一个眼色。
之前两人说好了,要是需要说话,他会帮忙的。
何雨柱其实也发现了,这段时间杨雪有些紧张过头,虽然他不断安慰,但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他不是没想过办法,私下还偷偷问了医生有没有什么缓解的药。
可惜,医生摇头。
只告诉他,这种情况还是得家里人帮忙调节,而且还得尽快,要是这么下去,对杨雪顺利生产很不好。
于是何雨柱想到了借杨家人来城里住一些时间,照顾一下杨雪。
家里人的陪伴,肯定能让她缓解很多。
所以,这算是一个强制任务吧。
王青山接收到了信号,立刻开始行动。
“杨叔,你这话就说的不对了。
家里虽然有牲口,还有家门要看,可是不还有亲家老弟嘛,他也能来帮忙看一下家,喂喂牲口,什么事都耽误不了。
您要是还担心,那不是还有我呢嘛,我每天在家也没事干,顺手就帮您照料了,一点都碍事。
您就放宽心吧。”
杨老爷子又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我们这一大家子去了,那算什么话,让别人瞧见了,还不知道怎么编排呢。
再说了,这么多人去了,也住不下吧?”
前面的问题又是王青山回答了。
“杨叔,您啊,就是想多了,没人敢说什么闲话,也不会有谁说的。
您去雨柱家,那就是去看孙女婿了,谁能谁您什么。
再说了,小雪都快生了,您就不想看看小雪,她可是您最疼爱的孙女,您就不想啊。”
怎么可能不想。
杨老爷子最疼爱这个懂事的孙女,从小就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和孙子的地位相同。
就单凭杨大和杨三中间没杨二,就能看出杨老爷子的心思。
王青山这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
孙女快生了,他这个当爷爷的怎么能不想见见孙女呢。
何雨柱看火候差不多了,趁热打铁道:
“爷,您就放心吧,我家有两套屋子,院里还有相熟的老人,屋子管够,咱家人都去也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