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的话算是帮助在座的所有人打开了思路。
是啊,即便这消息传到大乾的耳朵中又能怎么样呢?
他们自己会相信吗?
不,他们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
不相信,那么这就是一个针对汉军的谣言,完全无所谓。
即便他们知道这是真的,也不敢公之于众。
毕竟谁愿意承认朝廷竟然不如一个小小的反贼呢?
而有了这一点,大乾朝廷即便是想要尽全力消灭汉军,也没办法拿出全部的力量。
若是想要拿出全部力量,那就必须承认这件事情,然后公之于众。
可是朝廷都承认了,所有人都知道了,那么朝廷还能拿出全部力量吗?
怕不是交战的时候军队临阵倒戈,怕不是各地官员直接宣布向汉军投降。
至于说引而不发,勾连白莲教一起对付汉军这种事情?
有一说一,现在李天王还在,至少这个人有志向,有野心,有能力,未来或许会对汉军出手,但是现在绝对不会。
所以,都白莲和大乾都拿不出什么力量,汉军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更重要的事情,罗刹蛮堂堂伯爵、总督被俘,他们敢承认这种事情吗?
承认的话,归义旅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大乾可能会挨揍。
但是,他们无敌的神话也就这般破灭,北疆的治理必然不会顺心,起义军到时遍地都是。
不仅如此,大乾控制的区域也必然是民心沸腾,积极抗战!!
这一切,都会将他们推向一个极其危难的境地。
所以对于罗刹蛮,不承认便是最好的事情,贵族之间流传反而能够让他们同仇敌忾,发挥出更强大的力量。
而对于大乾来说,他们必然是要封锁消息的,因为还是那句话。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而根本不在乎真相。’
到时候消息传播到民间,无论是官府承认不承认,民间大致都会分为两派。
一派是认为这是谣言,罗刹蛮那么强大,强大到不可战胜,区区反贼又怎么能够战胜他们呢?
这一派,必然是以朝廷为主的人。
另一派则是相信这是真的,然后欢欣鼓舞,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毕竟都挨打挨了这么多年,也该换换人了。
这一类人,以奋发图强之人,平民百姓为主。
到时候,这类人也是反大乾先锋,彼时投汉军者数不胜数,无一不是优秀之人。
而这个时候,大同社在那么稍微鼓动一下,直接颠覆大乾官府,然后将起义的地方连成一片,汉军的势力也必然急剧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汇聚的大势说不定就能将大乾给掀翻。
至于说白莲?
到时候就是白莲怕汉军了!!
所以一件事情的好与坏,要从正反两面来判定。
谁说,坏的消息就一定是坏消息了?他就不能是好消息么??
想清楚了这些,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很快,众人直接便同意了刘武的看法,将亚历山大用来交换归义旅,同样给予林连江足够的权利,让他全权代表汉军中央。
接着,众人就将事情落在了另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罗刹蛮的十六年计划!
现如今,距离罗刹蛮计划到期仅剩下十三年左右了,所以众人未雨绸缪。
袁佐率先开口,“十三年的时间其实是很快的,所以我在想,我们该如何应对!”
十三年,对于袁佐这种年龄比较大的人来说,这时间是真的很短了。
但是对于以刘武为首的学子们来说,十三年其实已经不短了。
毕竟他们的平均年龄才十八九岁,十三年,那要多久啊??
这个未来实在是太遥远,太遥远了,不然饶夫子也不会说出这是一个比较远的事情了。
所以众人对于袁佐这类‘老头’的担忧,反而是不放在心上。
他们没有这种时间的急迫感,有的只是将这个事情放在明处仔细查看,然后能更加的冷静应对。
只听路玉琳道:“十三年,若是发展顺利,我们汉军最少能够拿下九州之地,和九州之力,对抗罗刹蛮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对此,吕束则是摇了摇头:“十三年,发展顺利的话可不简简单单就能拿下九州之地,你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学院所培养的学生。”
“六年以后,我们就会有数万合格学子,这些学子,最低也能执掌一乡镇之地,配合我们的一正三副官员措施,伤残战士退伍政策等等,我们至少能够实际控制两到三州之地。”
“之后每一年,我们顺利的话,我们可以连续不断的进攻,每一年都能实控一两州之地,十年以后实控的州至少会有八到九个州。”
“最后三年,以最开始的三州之地所出之学子、军队、官员等等即便不能一统天下也差不了多少!”
这话说得不能说不对,但这都是以最好的情况进行推演的。
而吕束之所以这般说,也是想要拔高一下所有人心中的底气,不至于乱了分寸。
简单来说,就是画大饼。
至于跟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