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父子之礼。
如今按皇帝的解释,大同之世同样有君臣父子之伦,只是要求极高,需要人们有很高的道德境界而已。
这就解决了礼运篇的根本矛盾,把大同和小康联系起来。
朱由检最后总结道:
“小康之世,礼是必须的。这样是为了避免有人侵害他人、对坏人施加惩戒。”
“但是随着人们道德境界的提高,有些礼法,渐渐就不需要了。因为人们都自觉地在遵守,不需要明文强调。”
“这样明文的礼法越来越少,直到天下大同,礼又归于天地。”
“那时就没有礼法了吗?”
“不是的,只是不需要明文强调而已。”
“君臣父子之伦,在那时是人人自觉遵守的。”
“就像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踰矩,人们能随心所欲地行事,却又不越出规矩。”
“当全天下的人,都达到孔子七十岁的境界时,就能进入大同之世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