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迁移辽东将门(1 / 2)

给群臣画了大饼、喊完口号,朱由检没有继续详说。打算先吊吊他们的胃口,让他们用心做事。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整顿辽东将门。

朱由检决定从土地开始,挖掉他们的根基。

农业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土地。

军功勋爵名田宅,是秦汉耕战制度的根基。

虽然朱由检不能恢复古典军国主义,但是却可以借鉴一些制度。

军功能够计算,勋爵能够赐予,但是田宅的话,却不能凭空变出来。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缴土地。

想做这件事,朱由检却不能直接说。因为土地实在太敏感了,不能由自己这个皇帝直接提出来。

看着孙承宗,朱由检道:

“孙督师在辽东屯田五千余顷,也就是五十多万亩。”

“平均亩产多少,能收获多少粮食?”

这种具体的数字,让孙承宗实在无法虚言应付,只能回答道:

“辽东那边大多是旱地,只能种植粟米,亩产一石五斗左右。”

“种植大豆的话,亩产有八九斗。”

这个产量实在是没法看,朱由检仔细询问道:

“辽东是一年一熟,还是一年两熟?”

得知主要是一年一熟,朱由检道:

“选几顷地做试验田,探索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能多种一季是一季。”

“还有,朕之前已经命各地搜集番薯、土豆、玉米、花生等作物的种子,以后拿去辽东试种。看看哪种作物适合辽东,能多收一点是一点。”

“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民众中种田好的,可以选拔为力田,负责试验田管理。如果能够立功,以后提拔为官吏。”

提出几个建议,朱由检又向孙承宗道:

“按照五十万亩计算,都种粟米的话,每亩一石五斗,就是七十五万石。”

“这些粮食是怎么分配的,都流向了哪里?”

孙承宗道:

“这些粮食只够辽东兵马嚼用,发放粮饷则力有不及。”

“而且有些土地要种植大豆、稻米,不是都种粟米。”

朱由检皱着眉头,对孙承宗这样不说清楚很是不满,逼问道:

“具体收获多少?人马嚼用多少?”

“屯垦的将士分配多少?军中能调用多少?”

“都要有具体的数字,不能虚言说事。”

孙承宗离开辽东数年,一时间如何能答上来。朱由检只能放下继续逼问,转而道:

“孙督师就直说吧,辽东兵马粮食、豆料自足,需要多少土地?”

“整个辽东的耕地,够不够养十一万兵马?”

孙承宗道:

“辽东一隅之地,如何养得起十一万兵马?”

“只能征收辽饷,让关内提供粮饷。”

朱由检听他这么说,当即就眉头紧皱,说道:

“辽东若只是防守,不主动进攻的话,需要多少兵马?”

“十一万多兵马,能裁撤到多少人?”

还指望这些兵马打到辽阳,为自己挣到紫阁功臣资格呢,孙承宗当即就说道:

“辽东兵马万万不能裁撤,锦州到山海关四百里,十一万兵马还有些不够,不能继续裁撤。”

朱由检听得大怒,当即就厉声道:

“关外四百里土地,就只有五千顷能耕种,朕还要它做什么?”

“这种荒芜之地,先放弃有什么关系?”

四百里土地,只有五千余顷军屯,傻子都知道这里面有问题。

想到大明在全国征收辽饷,养了十几万兵马,保护的土地却不归大明分配,朱由检当真是很生气

甚至觉得按一些人所说,把关外放弃也就算了,至少能裁撤兵马,节省一些军费。

听到皇帝连放弃关外荒芜之地的话都说出来了,孙承宗无奈说道:

“关外并非荒芜之地,但那里的土地不止有军屯,还有些被辽民占据,有些被将士占据。”

“最多的是镇将,他们以养廉田的名义,霸占膏腴之地。能军屯的地方,都是偏远之地。”

说来说去还是要解决辽东将门,朱由检听到养廉田,眉头微微一皱,想起一件事情,询问郭允厚道:

“养廉田是官田吧?”

“能不能收缴上来?”

郭允厚肯定地道:

“养廉田是官田,庄田、职田、屯田,同样也是官田。”

“或许能够收缴,但有些已变成私产。”

能够收缴就好,朱由检不管后面变成私产的话,向孙承宗道:

“把辽东的官田全部用于屯田,能有多少土地?”

孙承宗算了一下,说道:

“具体不知,大概有一万多顷。”

“但是官田也有民众耕种,不能随意改为改为军屯。”

朱由检不管这些,自己计算道:

“一万多顷,就按一百五十万石计算。”

“除了军屯将士自己吃的之外,所有余粮全部征收。辽东军队的粮食,这下能自足吗?”

比之前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