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年纪还小,哪怕皇家的孩子早熟,他也没有办法确切理解生死含义,但他知道如果父亲死了,自己就有可能活下去。
大皇子知道,父亲不喜欢自己,所以他杀了阿娘,还想杀了他跟弟妹们!这是他跟祖母闲话时提起的!
大皇子听完就蒙了,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杀自己?不是说虎毒不食子吗?他吓得好几天没睡好,最后去找了阿福。
阿福是阿娘留给自己的人,她说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了,可以去找阿福,他就过去了。
阿福听完就说要杀了父亲,大皇子对启新帝也没感情,他跟母亲更亲近,父亲杀了母亲,他如何不恨?
见阿福苦恼找不到毒药,他就把母亲留下的木耳给阿福了。这是王氏生前特地找来的,她以为木耳就是有毒,所以让人找了一大包,研磨成粉末,每次启新帝来的时候,就下一点粉末。
但是启新帝去王氏那里的次数不多,而且本来没变质的木耳也没毒,启新帝更不会出什么事。王氏却以为是量太少的缘故,特地留了一大包想慢慢来。
结果后来她被启新帝逼得太紧,气血上头刺杀失败,被启新帝杀了。她心腹担心木耳翻出来,让大家
罪上加罪,又来不及销毁木耳,只能在御花园找了一个地方藏起来。
这些事都被大皇子看在眼里,那地方很隐蔽,过了好几个月都没人知道,大皇子等风平浪静了,又把木耳翻出来了。他觉得木耳有毒,是很好地防身之物。
而阿福是王氏无意间救下的小内侍,之前就在御花园里干粗活,后来御膳房大清洗,宫中急缺内侍,才把一干粗使内侍都弄到膳房去了。
阿福五岁入宫,入宫前是穷小子,入宫后也没人正经教导,他跟王氏一样,只听了只言片语,就以为木耳有毒,他又担心毒性不够,还费心做了一道八宝鸡想让毒性加倍。
所以这次下毒,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刚进入御膳房的小内侍独自完成的,信息也不完整,自以为弄成这样就能下毒了,结果只是虚惊了一场。
而像陈小福这样的刑讯老手也没问出什么来,因为阿福在下毒之后,就投井自尽了,一命还一命,王妃对自己的救命之恩,他用自己的命报答了,也算保住小主子了。
阿福一死,陈小福就让人严查他来历,可这小子就是个孤儿,入宫都几十年了,一直在御花园干粗活,能进御膳房是因为他资历老、
性子又老实。
谁能想到他会突然投毒?陈小福查遍了他所有关系网,也没找到他跟宫外人有联系,至于引他入宫的内侍、给他净身的,早都老死了。
这样干净的人,要么是无辜,要么就是死士,如果不是八宝鸡、木耳投毒太过胡闹,他都怀疑这死士是萧珩养的。但萧都督养出来的死士,会做这种蠢事?
而且现在陛下又如此亲近萧家,太后更是萧氏女,他实在想不出萧珩做这件事的理由,就把阿福的事情按下了,没上报启新帝。
也不是他动了恻隐之心,而是不想平白得罪萧珩,启新帝他是看穿了,志大才疏,只会对比自己弱的人狠,不然怎么尽折腾自家人了?
陈小福微微叹气,活太久也不好,当初陛下(天和帝)走了,他就应该跟着去了,而不是舍不得这点荣华,硬留了下来,现在宫里这些脏活都由自己做了,注定不得好死了。
启新帝宫中清洗了一回,又敲打了几个兄弟,还把最无能的杀鸡儆猴了,自觉安然无忧了,这几天倒是睡得好。
反而楚王、靖王、韩王彻夜难眠,不过只是一次虚惊,老八就把老二弄死了,下次他要是再生病,是不是还要再杀
个兄弟?下一次是谁?老三(周王)?
老三死了,他们还能活吗?皇家的子嗣就没几个是不狠的,最无能的一个,已经被老八弄死了,剩下几个亲王也跟周王一样动了心思。
只是这些亲王母族大多家世寻常,妻族也不算高门大户,至少比不上郑皇后的郑家和齐王妃的谢家,这两个家族都因为宫乱覆灭了,其他家族更不敢沾染了。
几个亲王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商量对象,只能悻悻放弃,年纪最小的韩王,只比启新帝大了半岁,两人也算相伴一起长大的,多少有些情分。
韩王在府上养了几天病,就入宫央求启新帝放自己去封地,他不受宠,封地也寻常,但至少去了封地,不会有生命危险。他还算孝顺,没忘记生母,想把母亲也一起接到封地安享晚年。
启新帝看着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韩王,想起两人童年一起相伴读书、玩耍,心软地叹了一口气:“去封地也挺好,总比待在京城担惊受怕好。”他这话发自肺腑,自登基后,他都受了多少惊吓?
韩王却觉得这是警告,更吓得魂飞魄散,恨不得马上出发。但天和帝上位那么久,都没放儿子离开过京城,驻地
的韩王府还要翻新,起码也要年后才能离开了,他只能战战兢兢继续留在京城。
韩王开了口,楚王、靖王也动了心思,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他们也可以去封地!天和帝后宫妃子有世家女、有民女,受宠比较多的是民女。
毕竟民女入宫靠脸,世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