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城外的难民们在寂静中遵循着规定,三更时分,他们默默地开始喝起热粥。
上半夜,为了安全,他们分成两个班组,默默地守护着。
前一个时辰,年幼的孩子和疲惫的妇孺们终于可以在黑暗中稍作休息,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安宁的渴望。
休息过后,熬粥的工作在寒风中悄然开始。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尽管大家的食物都极为有限,但那碗热腾腾的稀粥却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慰藉。
环境中弥漫着寒冷和绝望,风在呼啸,似乎要将他们最后的温暖也吹散。然而,这碗稀粥却像是黑暗中的一丝亮光,给他们带来了一丝温暖。
他们紧紧地捧着碗,感受着那微弱的热度,仿佛抓住了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一丝希望,尽管那希望在这寒冷的黑夜中显得如此渺茫。
他们在寒冷和饥饿中挣扎,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但这碗稀粥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善意,让他们相信,在这艰难的世界上,还有温暖和关怀。
他们默默地喝着粥,希望能用这一点点的温暖,抵御严寒的侵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在高阳临行前,他郑重地嘱咐高山,若是后院老房子里的粮食和土豆有所短缺,必须立刻将里面的物品补充得满满当当。
高阳,这位拥有两地穿越能力的神秘人物,已达到了精准瞬移的境地。他的这一能力,让高山一家人在惊叹之余,也深知其中必有蹊跷。
然而,出于对这位神秘师傅的敬畏与尊重,他们选择了沉默,将这一秘密深埋心底。
在高山一家人的心中,高阳的这些奇特物品来源,或许与神仙有关。他们虽然无法窥探其中的奥秘,但却深信不疑。
刘克俭在背后全力支持高阳的赈灾工作,付出了诸多努力与辛劳。每到一处,高阳的物品拍卖会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交易的筹码,便是那宝贵的粮食。
不过,渡口却是个例外,这里并未举行拍卖会。高阳给了刘克俭一份字据,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赶回新安县,运送粮食前往古河渡口,以赈济灾民。
有时,刘克俭也会心生疑惑:高阳究竟是真心实意地赈灾,还是想借此让自己成为万民崇拜的对象呢?
如今,他一路走来,声名远扬!这声名既让他感到欣喜,又令他陷入深思。他衷心希望高阳的出发点是纯粹的,而非别有所图。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过后,令人欣慰的是,曲阳东辰门外的灾民没有出现一例死亡。
这要归功于晚上高阳提供的大衣和棉被,让大家能够挤在一起取暖。尽管没有炭火,但半夜增加的热粥为他们带来了温暖,抵御了寒冷的侵袭。
这加料热粥的功效,绝非微不足道。
县令注意到高阳对城外灾民的上心,他特意邀请高阳来到西门的一片场地。
这里,至少有一万多的人逃难至此。县里已经安排搭建了简易的房屋。然而,在大雪的覆盖下,这些房屋变成了一栋栋冰屋。
“县令大人此番找我,是有何事?”高阳注视着眼前的灾民,心中已然明白县令的意图,他的抱负可不局限于这小小的曲阳县。
“高先生,本官知道贵方尚有御冬之资,还望先生大发慈悲,救救这些可怜的百姓吧。”县令双手作揖,言辞恳切。
“并非我高阳不愿出手相助,实在是物资有限,我也在苦苦等待后续支援的到来。当下之急,官府应当立刻带领百姓展开自救才是。”高阳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其实高阳心急如焚,他深知这些灾民需要更多的帮助。
他坚决主张,县衙必须迅速行动起来,召集志愿者,精心调配物资,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每一口都能品尝到饱足的滋味。
他不愿让任何人只依赖于他个人的微薄之力,而是希望汇聚众人的力量,共同抵御这场灾难。
他的善良和关爱,如同冬日里难得的暖阳,无声无息地洒落在每个人的心间,温暖着他们因寒冷而颤抖的灵魂
。他的每一个举动,都犹如一缕春风,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让他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县令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眼中闪烁着钦佩和欣慰的光芒。他看到了高阳身上散发出的坚定与智慧,也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怀有的深沉情感。
在这一刻,县令深知,善良和智慧的力量无比强大,它们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与高阳并肩作战,共同为这些灾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他相信,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东辰门外的难民。
城外的难民,他们的生活虽无屋檐遮蔽,但在饮食与保暖上,却似乎比城内的大多数居民更为宽裕。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令人费解。
“县令大人,”有人感慨道,“要做到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这其中的难度,可真是如同登天一般啊!”
高阳听到这话,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他摊开双手,无奈地回应道:“城外的难民,我已是倾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