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 / 2)

与此同时。

官方即将要举办的庆功大会,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此次庆功大会的举办地点,选定在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场。

这个体育场位于避难所的新城区,它是在酸雨季来临之前,才刚刚竣工不久的。

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正式投入使用呢,酸雨便铺天盖地地袭来。

或许有些人会质疑,在如今的末世时期,为何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造这样一个看似没多大实际用途的场所呢?

但事实的发展,却证明了这背后有着官方深远的考量。

首先,在这场灾难性的酸雨侵袭中,这个体育场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当无数居民因为酸雨的肆虐而失去家园,陷入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时,是官方当机立断,迅速组织并将这些受灾的居民们安置在了体育场内,让他们有了一个可以躲避灾难的避风港。

当然,这也是官方当初决定建造这个体育场时,就考虑到了的其中一个因素。

但实际上,官方一开始的目的却并不是这个,而是为了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

因为建造避难所的话,是能为众多的幸存者们,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的。

在这艰难的末世,让人们有事可做,有收入可维持生计,这对于稳定民心和社会秩序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便是为了进一步完善避难所的各种基础设施。

其他国家怎么想的不知道,但Z国的官方始终坚定地相信,人类必定能够挺过这场灾难的考验,迎来全新的开端。

所以,绝不能因为末日的降临就选择消极摆烂,过一天算一天。

若是如此,久而久之,人们会逐渐变得麻木,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因此,官方必须以身作则,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唯有持续不断地创造和建设,才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动力。

要知道,Z国之所以能够拥有上下 5000 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正是源于 Z 国人那股子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勇往直前。

就拿末世刚刚降临那会的一次国际事件来打个比方吧。

那时候,Z国边上的 Y 国,是最先迎来了持续高温这种极端天气的国家。

当时网络还没断,这则新闻一经传出,众多国内外的网民们都在讨论极热天气时,也在纷纷感叹 Y 国的邻居, Z 国的地理条件是多么多么优越,没有遭受极端天气的波及,以及夸赞 Z 国人的祖先会选位置等等。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Z 国的这片土地并非是一开始就如此得天独厚,而是经过了上下五千年、几十上百亿的人前赴后继,用生命去治理和改造才得来的。

这块土地并非天生就是风水宝地,而是我们的先辈来到这里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改变了它。

当时,有一条来自Z国网友的高赞评论是这么说的:

“数千年来,只有我们的先辈们始终致力于改造环境。没有郑国渠,就不会有富饶的八百里秦川;没有都江堰,就不会有天府之国。我们将泛滥的黄河中下游变成了肥沃的粮仓,将云梦泽改造成了鱼米之乡,将瘴气密布的雨林变成了江南水乡。即便是到了现代,我们依然有人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漠地带植树造林,还有人试图改造沙漠的土质结构。我们所关注的绝非眼前的短暂利益,而是子孙万代的福祉。只有我们,才是真正具有建设性的文明,其他的不过是掠夺性的文明。可以说,我们的文明在哪里生根发芽,哪里就会成为最为美好的地方!”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或许,这便是独属于 Z 国人的浪漫情怀吧。

所以,即便如今处于末世,即便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Z 国的建设步伐也从未有过一刻的停歇。

当然,说这些扯得有些远了。

但总而言之,官方在避难所内修建体育场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诸多深远的考虑因素。

况且,体育场也仅仅只是官方在避难所的建设中,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项目罢了。

现在,说回这个体育场。

它并不是那种露天的,而是一座大型的室内体育场。

并且,在重建家园的行动中,这个体育场也又一次接受了全面的加固防护措施。

它的规模极其庞大,占地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体育场总共分为四层,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容纳 3 万人,若是情况紧急,挤一挤的话,容纳 5、6 万人也不是问题。

体育场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其宽敞且明亮的空间。

那庞大而坚实的穹顶高高在上,仿若巍峨的巨盾,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强大力量感,似乎在向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宣告着它无与伦比的守护之力。

地面所铺设的已不再是普通的高质量弹性地板,而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具备卓越抗震和一定防洪性能的特殊材质。

它宛如坚固的守护之障,可以抵御着来自外界的各种潜在威胁。

环绕着场地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