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第115章 《出师表》(1 / 3)

第115章出师表

天幕上,

盘在灯油内的灯捻偶尔噼啪作响。

斑驳的案几,一张白帛铺陈于上。

案头的灯火颤抖了一下,在白帛上荡漾出一个浅浅的人影。

鬓发斑白的诸葛亮怔怔的看着那空无一字的白纸。

毛笔一直提于枯瘦的指间,不见动静。

突地一阵微风吹过,灯苗剧烈晃动。

刹那间,

明暗闪烁的光亮,让老人如梦中惊醒。

裹了裹披在身上的大氅。

将手中的笔舔满墨汁。

白帛上,一笔一画的三个墨色大字题于卷首。

出师表

随后,笔若游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笔锋一停。

文字在灯火中熠熠生辉。

只余孤独之人独自垂泪。

初听不知言何意,再读亦是泪中人!

初中的时候只觉着这么长还要背烦死了,现在再一回顾,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我初中时根本看不懂,难的要死,现在再看,写得太好了,字字真情,一片奇文!

出将入相,人臣之最也。武侯墓历经1700多年未被盗掘,且历朝历代都有修缮,墓边的桂花树就是最好的证明。

诸葛亮::“饭菜在冰箱,吃的时候记得放微波炉热热。”这就是出师表辞藻不茂的原因。

出师表的语气就像一个老父亲要出远门了,把所有的事情给儿子仔仔细细交代一遍。

毕竟那是乱世,他也不知道他这次出征能不能活着回来,庞统可就是被流箭射死的。

大汉,

刘邦吕雉两人俱都呆愣的看着天幕。

颤抖着手拿起酒壶,一饮而尽!

哪怕大片酒水洒落于身刘邦也毫不在意。

“忠贞之臣这一颗老臣的殷殷忠心,揉碎了,碾烂了,印在这字字真切的表章上。”

“短短六百余字,出现了十三次先帝。”

“可见诸葛亮与刘备的情分。”

“可惜啊”

刘邦倒了倒空了的酒壶,烦躁的将它扔到一边。

一旁的刘盈不知所措,而吕雉也是面色凝重。

“这刘禅恐怕不是个能成事的!”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长叹一声。

“这刘禅,恐非明主啊。”

一旁的卫子夫道:

“陛下何出此言?”

刘彻歪了歪身子,靠在软榻上。

看着天幕里的出师表神情复杂。

“皇后啊,你看这通篇的嘱咐之意,可见这刘禅并非一个励精图治之人。”

卫子夫看了看那篇文章,开口道:

“陛下,这更像是长辈的叮嘱,无关孩儿辈是否聪慧英明啊?”

刘彻摇摇头,叹口气。

“你看这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卫子夫看了半天,看向刘彻。

“自高祖以来,宫为天子之私,府为丞相之公。”

“宫、府各有各的范围,不能越界。”

“宫内有罪者,自有皇帝处理,有掖庭令对皇帝负责。”

“而宫外有罪者,则是由廷尉管辖,丞相负责,最后的结果则是呈报给皇帝批准。”

“而东汉,宦官执政,滥用皇权。”

“宫里皇帝的权力越位到府里。”

“这是法制混乱的弊端。”

刘彻看着那句话,缓缓道:

“诸葛亮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宫和府要有统一的赏罚之府,统一的赏罚之准。”

“立功要赏,有罪要罚,不管是宫里的人还是宫外的人,都要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交给专门的赏罚之府来讨论赏罚的处理决定,皇帝不要插手。”

“东汉末年,宫压过府。现在,府要管宫。”

“宫府一体,其实就是把宫、府的赏罚大权统一到朝堂手里。”

“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彻目露复杂。

“原因只有一个。”

“刘禅难堪大任,如无限制,怕会重蹈宦官干政的覆辙。”

“先帝痛恨于桓、灵也”

刘彻看着天幕里的诸葛亮,眼神里有不解、有疑惑、还有一丝钦佩。

“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