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丹毒(1 / 2)

按照孙逸鸿的说法,这是很典型的丹毒。

而中医上,丹毒这个名称也是很早出现。

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如染丹脂,伴有发冷发烧,而且又为火毒所诱发,故名为丹毒。

本病发无定处,上至头面,下至足跗都可以发生。

因其部位不同,因而命名也不同。

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躯干者称为丹毒;发于两腿者称为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为流火。

孙逸鸿认为,血分有伏火(血热)是其内因根据,而火毒温热为其外因条件,多由于皮肤黏膜破损邪毒乘隙侵入而诱发。

内有血热、外受毒热,内外合邪,两热相搏,故发病较急,突然发冷发烧,皮肤红肿。

湿热较重者熏蒸肌肤故见有水疱、渗液;毒热较重者则见高烧不退,或毒热入里而见神昏、谵语等证。发于头面者多兼有风热或毒热较盛;发于胁下腰胯者多兼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夹有湿热。

临床上又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发病者以毒热盛为特点;慢性者往往是因为湿热兼夹而致,因为湿性黏腻而且又为重浊有质之邪,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在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凉血为辅。

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野菊花、地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赤芍;伴有高烧者可加生石膏、生玳瑁。

发于颜面者加菊花;发于胸胁者加柴胡、胆草;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防己。

水疱明显者加车前草;若见高烧烦躁、神昏谵语等热入营血的症状,就应当按照瘟病的辨证法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营,常用的药物有广角、黄连、生地、金银花、连翘、麦冬、丹皮、栀子等。

关于慢性经常复发的丹毒(尤以下肢多见),主要是因为湿热之毒蕴于肌肤,缠绵不愈,致使下肢肿硬。

根据孙逸鸿的经验,急性发作期间还是要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急性期过后则应当加用一些活血透脱的药物如山甲炭、皂角刺炭、没药、乳香、紫草根、贝母、白芷、天花粉、当归等。

湿重的加生薏米、猪苓。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外用药物,急性期可用金黄散水调敷,或用新鲜的白菜帮、马齿苋、绿豆芽菜洗净后捣烂调药外敷效果更好。

或用去毒药粉调敷。慢性期者可用铁箍散膏加20%的如意金黄散外用。

眼前这位王老板,就是属于典型的颜面部丹毒,也就是抱头火丹。

在发病前,王老板确实吃了很多补药。

但是现在才九月份,还不到十月份,东海的天气气温还是比较高,又吃那么补的药,加上患者年龄较大,六十多岁,机体抵抗力较差,湿热毒较重。

“陆医生,那你快帮我看看,这段时间难受死了。”王老板急忙说道。

“王老板,我先给你脉象。”

当王老板伸出手,陆长清看了他脉象。

此时即使不用孙逸鸿,陆长清也能够感觉到王老板脉象变化。

脉象洪数有力,又看其舌象,舌质红绛,舌苔黄腻。

陆长清已经看得很清楚,这就是毒热炽盛,阴虚血热。

陆长清是不建议在天气很热的情况下进行吃大补药的,很多人身体都受不了,更何况对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长清,如何?”杨学农问道。

“杨哥,王老板这就是典型的丹毒,我给他开一副药方,到时吃下去就没事了。”

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赤芍,鲜茅根,焦山栀,桔梗,大黄,黄芩,竹茹,滑石板。

“王老板本身年龄较大,机体抵抗力较差,湿热毒邪较重,故病后十余天体温未降,面部红肿起水疱,舌苔黄腻。因其年迈,肾水亏虚,毒热化火,更加灼伤阴液,故见咽干、舌质红绛。内热较重故大便干燥2日未解。所以阴虚内热为病之本,湿毒热邪炽盛为病之标。”

“现在王老板的症状表现为高烧不退,急则治其标,重用清热解毒之金银花、公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为主;黄芩、栀子,大黄清里热以釜底抽薪,佐以赤芍、鲜茅根凉血活血养阴生津;竹茹、滑石块清热利湿;桔梗清宣利咽而又载药上行。”

陆长清一边开药方,一边和两人说道。

除此之外。

陆长清再给对方开一剂祛毒药粉。

马齿苋,薄荷,草红花,大黄,地丁,雄黄,败酱草,赤芍,生石膏,绿豆粉,白及,血竭,冰片。

因为涉及秘方和配方,甚至还涉及雄黄。

陆长清准备亲自自己配好,到时让杨学农带来给王老板外用。

“陆医生,就按照这药方喝下去?”

“不错,今天喝了,等一下就很舒服了。”

“那我赶快让人去给我买药材回来。”

看到陆长清开出的都是很普通的药材,但是,看起来都是清热解毒的,王老板觉得应该是很有效的。

现在陆长清看完,肚子也饿了。

“王老板,那我们先去吃饭了。”

“陆医生,学农,你们先去吃饭。不过,这顿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