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刚跟姜榆和离后应该是庆幸的。
他曾经无数次站在小济村的山头上眺望牛头村的方向,都是这样想的。
他觉得自己曾经是真心爱柳氏的。
并不是她比姜榆年轻,比姜榆有韵味。
两人的相识是有一年他去隔壁镇上寻找合适的铺面,想着扩展一下自己的进项,他没打算在酒楼当一辈子的账房先生。
记得当时刚入秋,柳氏泼辣的举着洗衣服的棒槌在街上追赶一个中年男子。
围观的人都在看热闹,抱着胳膊,磕着瓜子口中全是蔑视。
他却走了神,这样的场景他似曾相识,恍惚间他好像回到了童年。
对了!
他想起来了,曾经他母亲也这样追赶过男人。
记忆中他母亲年轻时长的极为好看,他们一路北上,途中试图在好几处落脚。
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起初人们对他们母子也是平常心对待。
可三五个月过后,见家中只有孤儿寡母,宵小之流便起了歹念。
他母亲是个刚烈了。
每次睡觉前枕头旁都会放砍刀,棒槌等趁手的东西。
因此他对同样彪悍的柳氏产生了兴趣,一打听才知,柳氏原来是新寡。
没有孩子,家有薄产,刚二十出头的年岁,是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
他便动了心.....他是真心待柳氏,想要保护柳氏的.....
他觉得自己跟柳氏在一起不仅年轻了好多,也弥补了当年因为年岁小不能站出来保护母亲的缺憾。
......
多次辗转他们母子来到了汉口县的牛头村。
此时他母亲被岁月蹉跎的失了颜色。
自此他们母子便在村里安顿了下来。
村里虽有母亲的风言风语传出来,偶尔也会有人爬墙,母亲杀鸡儆猴教训了两个,慢慢的他们的母子俩的生活才归于平静。
他的母亲虽然竭尽所能的保护了他,可待他并不算亲厚,他一直都很纠结,这到底是为什么。
后来他认识了同村的阿榆。
牛头村的乡亲们都说姜家阿榆是村里最有福气的女孩子,长的好,懂事,父母呵护娇宠着长大。
他很羡慕,也就对姜家阿榆多了几分窥探之心。
他们俩是怎么相识的李斯曾经苦思冥想,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母子托了媒人上门求亲时被拒了。。
还不止一次。
接连被拒了两次后。
他母亲亲自上门为他求的亲。
他母亲给姜家老两口说了些什么,他无从得知。
只知道后来姜家老两口同意了他跟姜榆的婚事。
后来他和姜榆成亲。
成亲后他们一家三口是幸福的,母亲应该是极喜欢姜榆这个儿媳妇的。
可是成亲一年后母亲就去了,当时青娘还没出生.....
他也是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那张泛黄的断亲书。
后来手里有了些银钱后,花钱雇人去金陵打听了谢氏一族。
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的父亲没有死,他的母亲身份曾经这么显赫,也理解了他母亲为何有时会拿仇恨的目光看他.....
看着远处山峦起伏....李斯回忆着他跟姜榆婚后的生活。
不可否认,他们夫妻二人曾经也是幸福的。
最起码在大年四五岁之前是这样的。
后来因为什么让他厌恶了姜榆呢?
好多过往在李斯的脑海里游走着。
他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或许是他在镇上当了掌柜兼账房心态起了变化,看不上每日劳作的姜榆了。
或许是她母亲曾经半夜坐到他的床前,嘀喃的那声,“孩子,你为何越长越似你那畜生不如的父亲。”
或许是姜家老两口对他们夫妻生活干涉的太多,让他反感。
又或许这就是他跟姜榆的宿命....
当他被收押入大牢,到后来被赶出牛头村,再到得知姜榆已经改嫁,而且所嫁之人还是大安朝最尊贵的男人之一时,他便断了所有念头。
他知道,姜家阿榆跟他再也没关系了。
索性还有三个孩子,每次听到大暑高中的消息,他都要去他母亲的坟前跟她老人家念叨念叨。
他以为自己余生就在小济村和小儿子一块度过了。
直到一天夜晚,矮旧的小破房子里闯进来了黑衣人。
一百两银子!?
就想让他搭上自己三个孩子的前程。
黑衣人一定没打听过他的过往,他现在是穷,可当年他也是见过真金白银的,一百两银子...呵呵....当他是白痴吗?
当时他就做了决定,敷衍走了黑衣人后,第二日就找到了小济村的村长。
牛头村出了个镇北王王妃和探花郎后,村里的房子土地重金难求,和牛头村相邻的小济村也水涨船高。
因此半日的时间,他在小济村所有的产业就变卖完了,当日就带上小儿子踏上了进京路。
他知道这是他的机会,是他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