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 !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古代都是致命的。
她所熟知的历史上可是出现过因疫病死亡人数高达百万的。
这玩意一传十,十传百,早晚应了那句白骨露与野,千里无鸡鸣的古话。
等到时候戍边的将士还能幸免吗?
看着她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樊妈妈劝道,“王妃,您别急,这等大事知府衙门和各县的父母管会处理好的,您的身子重要,可别跟着忧虑啊!”
“樊妈妈,当初听云管家说燕州府治暑毒的药材短缺时我心里就有些不安,你说会不会太巧了?”
樊妈妈也想到了这一点,怕她太过担心,含糊的劝道,“王妃,老奴也觉得这事太巧合了些,怀疑过有奸商作祟,您不是已经派宋一他们去查了吗,说不等过两日就有消息了,您还是快回房吧,老奴这就让人传膳。”
……
八月十四日,黄昏后燕忱回府了。
回来后没有急着去后院见姜榆。
在前院让人燃了苍术,沐浴更衣后才去了后院。
“我以为你明日才会回来,怎提前了一日。”姜榆看着他最近明显都消瘦了的脸庞心疼的问道。
“军中的政务都处理完了,我便不想再停留,最近怎么样,身体可有哪里不舒适。”
“没有,我这一日三餐两点的补着,都长肉了,倒是你轻减了不少,灶上还有鸡汤,我让她们给你盛一碗来。”
燕忱应下,从怀里摸索出了一个信封,“这是登州的来信,我已看过,五福在那里一切安好。”
姜榆高兴的接过,发现并不是五福的字体,惊讶的问道,“你私自给登州去信了?”
“放心吧,无碍的,只论私事,经得住任何人的盘查。”
大安不成文的规矩,各地将领是不得擅自联络传信的,燕忱给登州写信,若是让御史知道了,肯定是要拿这件事弹劾他的。
燕忱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她,有时候她都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有燕忱出面姜榆确实能放心不少,这样最起码五福在军营里不会被排挤欺压,他之后有了军功后也不会被人冒领。
感谢的话说多了伤感情……
姜榆靠在罗汉床上看着他喝鸡汤,顺便聊起了家常。
……
不管外面怎样,这个节还是要过的,只是没有铺张
普通下人赏了一个月的月钱,一斤府里自制的月饼,管事加倍。
燕忱根据姜榆的普及跟燕州知府制定了防疫之策。
疫情已经爆发,现在最重要是尽可能的掐断疫病扩散到各处军营,和减少百姓感染。
……
百姓们一听要把自己因疫病死去亲人烧掉,跟疯了似的抡起家里棍棒就往衙役的身上招呼。
这也不能怪他们,古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没有几个能接受自己亲人被火化。
这个馊主意是姜榆出的,因为她知道疫病不只靠空气传播,这里的鼠虫猖獗,干旱也没有停止的征兆。
因病而死的那些人被掩埋后难免会受到鼠虫的啃咬。
一旦如此,那疫病只会扩散的更厉害。
等到了一发不可收的地步再采取措施可就晚了。
百姓当然不同意,跟派下去的官差抵抗了许久也未果。
官府软硬兼施,病死的尸体火化是必然的,姜榆的这个提议先是经过府城几位有名望的大夫商讨了后才下达出去的。
这里的大夫也知道疫病传染,一旦发现就把人隔离起来了,用过的器物,穿过的衣服都已焚烧。
这尸体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只是不敢提。
现在有镇北王提议他们当然是双手赞成的。
因为一旦疫情扩散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他们这些大夫也是要被传染的。
官差衙役遭到了围攻。
可这些缺水严重,瘦骨嶙峋的百姓又怎么可能是佩刀官差的对手。
没多久就都被镇压下来了。
紧接着官差又传达了知府大人的指令,家属主动同意火化者,二两白银;两石高粱米;两大桶清水,三选其一,立马兑现。
这道先硬后软的指令还是很有用的。
人死不能复生,若是能为此给家里换来多些时日的生计,那也算是死得其所。
等姜榆知道知府大人的这个决策后,真想给他送面锦旗。
看看人家都知道攻心为上了,知道利用人性的弱点,世间所有的信仰在生死面前都很苍白。
明白这个时候不能用强,用强有没有用先不说,引起民愤和暴乱倒是有可能。
看来能当上知府说明人家是有真才实干的。
燕忱回来安排了一下府城的事务,陪着姜榆过完节日就又带着周良回了军营。
周良带来了汉口县的消息,那边的情况并不比燕州好,所幸县城防护的很好,只有少数的流民流窜进去了也得到了安置,大年一家也是安全的。
牛头村和庄子上也是一早就派人把守着,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让姜榆松了一口气。
等燕忱走了以后,姜榆换上了简便一些的衣服去了外院的小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