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这天,村里人上午要贴春联,下午祭祖。
姜榆早早的吃过早饭,就拿上一坛好酒和两包点心,去了里正家。
里正家大儿子姜康全是村里除了李斯外唯一的读书人,当然大暑现在还不算,他刚上启蒙班,连字都没学着写呢!
姜康全比大年还要大上一岁,至今还没娶妻,不过已经通过府试,现在是童生。
看里正家的安排,怕是想再等等,如果侥幸考个秀才回来,那想娶什么样妻子没有,恐怕到时候县城的好姑娘,也任由他家挑选。
“咱村里有个读书人就是方便,瞧瞧!不出村就能得一副这么好的对联。”
“是啊!康全有出息,你看看这字写的多漂亮!”
“呦!老四家的,瞧你这马屁拍的多响,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也认字呢!”
“臭婆娘,你说谁拍马屁呢?小心我撕烂你的嘴!”
“来啊!来啊......借你俩胆,你今天要是敢动老娘一下,老娘就赖着你,去你家过年!”
村里的妇人,这嘴一个赛一个厉害。
有人看到姜榆过来,捂嘴轻笑,又开始说起了风凉话,“啧啧啧.....真是稀罕呢,我嫁到牛头村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看大年娘来要对联的。”
“她婶子,你知道个啥,人家原来不是家里有读书人吗?那李大掌柜也是能写了一手好字,今年不是刚和离吗?”
“呦!我咋把这茬给忘了?”
“哈哈哈........”
姜榆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不愿意和一群无知村妇计较,就权当没听到,径直推开了里正家的大门。
“娘.....住在山脚下的姑姑来了!”冲屋里喊的小女娃是里正家的小女儿姜暖暖。
“你就是暖暖吧!长的咋这么好看呢,来,到姑姑这来,姑姑给奶拿糖吃。”
小姑娘也不怕生,五六岁的年龄,天真烂漫,从姜榆手里接过糖后就眯眼吃了起来。
“阿榆妹子,你咋有时间过来,真是稀客,快屋里坐。”里正娘子花氏迎了出来,后面跟着的是牛头村里正姜秀。
“哥,嫂子忙着呢!我来找康全侄子求两副墨宝。”
里正,“妹子,瞧你说的,啥求不求的,都是自家孩子。”
姜榆,“那可不行,来年大侄子就要参加院试,等到时候考得秀才功名,那这字可就金贵了。”
看到了吧,这才是真正的拍马屁,姜榆对自己的行为不耻......
里正两口子听后乐的见牙不见眼,她就知道这马屁拍对了。
“妹子,快.....快屋里坐,康全呢!快过来,你榆姑姑来了!”
姜榆跟着两口子来到正屋,把带来的东西也放到了八仙桌上,“里正大哥,女户的事麻烦你了,我也一直忙,没来的及和你道谢,这些东西是我从县城特意给你买,你和嫂子尝尝。”
“妹子,你外道了不是,先不说咱两家的关系,我是一村的里正,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吗?”
“娘.....您叫我?”从外面走进来一个少年,皮肤很白,穿了件石青色的棉布长衫,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打扮。
“康全呢.....快叫人,这是你榆姑姑!”花氏介绍道。
康全给姜榆行礼,姜榆赶快站起来,又把康全从头到尾夸了一遍,并跟着他去了书房。
现在来看,姜康全是牛头村最有出息的后生,十七、八岁的年纪,相貌端正,在读书方面勤奋又有天赋,只是有些清高了些。
花氏灶上还有事,里正听到院子里有人叫也出去了。
书房就姜榆和康全两人。
康全纳闷,他这远房姑姑好生奇怪,来求对联的都在门外等着,她怎么还跟进来了。
想着赶快给她写两个副,快点打发走完事。
“姑姑请坐,我这边马上就好!”
“得来!你慢慢些,我不急!”
康全拿起桌上的毛笔,便开始写了起来。
片刻后,姜榆看他写完了一副,便站起来走到案前,拿起念了起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四字初开副庆初新”
“姑姑怎会识字?”康全问道。
“认得几个,不过写的不成,和离前跟着你那前姑父学的。”
康全双眉皱了一下,姜榆的事他是听说过的,作为读书人,他对姜榆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只有妒妇才会这样。
姜榆当然也能看出,这个所谓的大侄子不喜欢她,不过干她啥事。
看康全放下了笔,等墨迹干的功夫,姜榆问道,“我听说你现在都去府城读书了,咋样?远不远,路上花的银钱多吗?”
“姑姑要去府城?”
“我哪有机会去,这不顺便问问吗?”
“府城离咱这是挺远的,这次坐马车回来用了三天,还有银钱吗,那就要看自己了,有就住的好些,吃的好些,没有的在外面露宿的也大有人在。还有就是可以去县城的渡口乘客船去,听同窗说大概一天半宿就能到,具体需要多少银钱我不清楚。我这来回都借乘同窗家的马车,也要花上好几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