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世纪唯一能和美利坚对抗的国家,苏联的jun工业,以及重工业都很发达,这也是一大批科学家,以及高技术人才创造的结果。
巅峰时期,苏联的科研人员一度高达120万,和美利坚相持平。
九十年代初期,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分成多个国家。
随着大量工程项目的搁置,原来在苏联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收入也就逐渐得不到保障。
那个时期,大部分在之前的苏联研究所工作的工程师,其年收入仅比当地卡车司机的三分之一多一些。
一个科学家,在一个国家得不到重视,更没有经费去研究,他们是不愿意呆在这里的。
美利坚启动了秘密计划,开始有组织成规模的,从之前苏联的研究所、工厂以及独立工作室中,挖掘科学家和工程师。
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用极低的价格,挖走了三万名能在一流实验室工作的理工人才。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各个阶层的高级专家和研究人员。
他们大部分去了德国、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
只有极少一部分,进入到了华夏。
不愿意来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华夏太穷了,提供不了他们想要的科研环境。
然而,几乎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陈伟东的面前。
一番考量之后,陈伟东还是决定带他去树屋研究所看看,先把人湖弄住再说。
那边的仪器设备,怎么来说也是国际一流水平,更何况他还有杀手锏呢。
为了不被有心人注意到,他们像上次一样进行了一番化妆,在傍晚时分出发前往名古屋市。
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汽车终于开进了一个熟悉的岔路。
这说明,距离研究所已经不远了。
向少华正在岗亭处值守,他抱着一本书学习日语,余光瞥见有车来了,顿时高度警惕了起来。
不过等汽车开近,看见副驾驶上的人影,他马上就松了一口气。
“好家伙,你们还知道来啊。”向少华有些抱怨的说道。
大半个月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天天就是站岗学日语,要么就是给谢工、赵工他们做饭吃,他都快要无聊死了。
“这期间没发生什么事情吧?”
陈伟东从车上跳下来,问起了最近的情况。
“倒是没有人来,这位是?”
向少华看向旁边,穿着棕色夹克衫的老外,他正一脸好奇的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合作伙伴。”
陈伟东笑了笑。
说完,就带着几人走向树屋研究所的内部区域。
“这个地方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克鲁格看着研究所内一幢幢的实验室,整齐排列,他已经能感受到那种科研氛围了。
陈伟东笑而不语,只是简单给他介绍了一番,就带他参观起了实验室。
果不其然,当克鲁格看见各种精密仪器的时候,立刻被震撼到了。
征求了陈伟东的同意后,他立刻对这些研究仪器进行了数值测试。
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仪器的精度都非常之高,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超过了欧美国家!
陈伟东告诉他,岛国在小而精方面,绝对可以说数一数二。
因为资源贫乏,他们制造任何东西,首先考虑的就是材料的利用率。
紧接着,陈伟东又带他去参观了其它几间实验室。
整个研究所,集齐了六大学科,十二间实验室。
对于任何一个科研人员来说,这里都是梦寐以求的地方。
等他们走进电子实验室的时候,正好遇到赵工和谢工正在一台硅片切割机面前,进行半导体晶圆切割。
两人小心翼翼的操作机器,都没有发现陈伟东他们几人进来。
“咳咳。”
“别吵,等一下。”
....
十几秒后。
两人长舒一口气。
“还好,这次的晶圆总算没有破碎。”
他们小心将玻璃仓盖放下,才转身看向了陈伟东他们。
“陈总,你们怎么来了?”
他们两个人留在树屋研究所之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每天研究都要搞凌晨三四点,才依依不舍的回去睡觉,短短半个月下来,就瘦了一大圈。
陈伟东看见他们蓬头垢面的样子,顿时猜了个七八分。
“两位,搞研究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啊。”陈杰捂着鼻子后退了几步,语重心长的说道。
赵工和谢工尴尬的笑了笑。
这些天他们沉迷验证一些数据,连花一点时间洗澡都不舍得,现在浑身臭烘烘的,都全然不知。
“你好,你们是这里的研究人员吗?”克鲁格惊讶的看着他们,一脸好奇的问道。
“不是,我们是华夏的科研人员!”
赵工笑着和他握了个手,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这让克鲁格十分惊奇。
他没想到岛国人的实验室里,竟然会有华夏人,而且这里竟然好像只有他们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