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筹备未来(1 / 2)

大一暑假张尧没有回去,虽然燕京的夏天真的很热,但他好像都没有察觉到。只知道这个暑假过的很快。

明明大一的暑假是整个大学时间段最长的,但好像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流失了。

一整个夏天,沈教授的实验室都在不停的运转,测不完的的ph和电导率,写不完的实验报告,做不完的充放电测试。组装不完的电池。

一直到快临近开学,实验室终于传来了好的结果。

就在最后一组数据测完之后,所有的实验数据终于出炉了。

在张尧他们一个暑假,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不停的加班加点,加班熬夜都是常事,有时忙起来就连吃饭也是简单对付几口,

而这一切在今天终于有了回报!

最新版本的磷酸锂铁电池在实验室的数据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192Wh/kg,充放电次数更是达到了3000次以上。

这个技术成果是爆炸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实验是可重复的,很多东西走不出实验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可复制。或者复制过程太过困难,但在张尧他们这个产品却并不存在。

材料性能之优越,就算是几年后未必有厂家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后续车厂再在产品的封装上下点功夫,甚至可以更上一层楼。

但这剩下的就和张尧他们关系不大了。

在重复实验一结束后,所有的资料都被列为绝密。沈教授第一时间就上报给了相关部门。

紧接着,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以最快速度拿到了全球专利。其中包括了合成过程,路线,材料最后的结构,以及被国家默默收购的某陶瓷膜公司。

而实验也成功让沈教授实验室吃撑了,在专利下来的那一刻,他们把手里积攒的论文全都发了出来。

几个师兄师姐都或多或少有了几篇核心区的论文。

一个整个实验过程能写的东西是很多的,但能上最顶刊的却不多。

最核心的实验路线和参数都来自张尧,所以几位学长学姐也没有与他争夺。

他们能在上面挂个二作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国内认可度不高,但放在国外也是一笔不错的资历。

而这些论文的通讯作者则都挂的沈教授的大名。

不过在才开学时,这一切还没来得及发酵,现在所有人都不知道新能源的历史在这个夏天已经被改写了。

在沈教授宣布课题结束后,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就连沈教授也矜持不住了,和众人抱在了一起。

当然最惊喜的还不止是这样,由于课题结束的比预想中要快,申请课题的资金连一半都能没花完。

大头还主要都花在了仪器上,说起来如果只是实验花费估计五百万都没有。

足足剩了两千多万!

这时张尧内心不由感叹道:“不愧食物链顶端的院士,申请项目资金就是多!”

由于项目资金都是不退回的,剩下的就必须用掉。

所以剩下的两千多万是何结果呢?

最后在所有人的欢呼下,沈教授以补贴的方式把它全部分给了包括张尧在内的六人。

每人足足分了两百多万,就算扣掉税也有一百多万。

加班一个夏天,工资100多万,这种工作有人会拒绝吗?

没想到这就年收入百万了?

这笔钱对张尧来说或许没什么,但对薛师兄几人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虽不至于让他们财富自由,但也解决了太多问题。尤其是对两位博士师兄和师姐更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个项目做完后,他们也终于可以毕业了。

张尧在实验结束后又恢复到比较清闲的状态。

而此时的他也开始筹谋一件大事。

虽然新能源的专利不属于他,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毫无收益。(一百万转头就忘)

张尧要准备为他的实验室提前筹谋资金,而之前的2500万作为本金应该足够了。

赚钱最多的可不是科研,而是金融!

虽然他从来不玩这些。但他知道接下来几年都会是新能源的天下。

而新能源国家和企业的布局他也大致知道。现在提前布局,等他真正需要的时候,实验室的资金绝对够了。

要知道新能源涨幅十倍可不成问题。只要操作得当,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筹够资金。

现在有他这只蝴蝶在,国内此之前发展势头将会更猛。而且还可以去做空美股相关公司。

张尧如是思考道,“那就交给刘静和于文迪去做吧,练练手,顺道检验一下她学的成果。”

“什么,大哥,你搞清楚,我学的是工商管理,不是金融!”刘静在电话里咆哮道。

“安了!我知道,但这不是必修的吗?你就当先练手了。”

刘静都无语了,“一千万来练手,你真看得起我!”

“我这不是有其他事吗!你师父他们也在忙,而且我不是告诉你做空哪几家公司了吗!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们,至于细节你自己把控,你和于文迪一起商议着来,她是学法律的,这些东西也要明白。”张尧解释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