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 2)

老乡也基本上不找他说话。

对此他乐得清闲,不过还是竖起耳朵听着这些老乡闲谈。

老乡们的话里,大多也就是些家长里短,或者附近的八卦,或者今年的收成如何。

还有老乡说到今年交公粮的事,不知道是什么日子。

前些年闹灾荒,这两年好在老天爷给面子,丰水乡这边的收成还不错,老乡们聊起唏嘘中带着庆幸。

前几年勒住裤腰带忍饥挨饿的日子,真的是难过啊,这两年日子算是逐渐好起来。

近一年来各家逐渐有小孩出生,日子就这么有了盼头。

今年交完公粮后,离分粮食的日子也就意味这不远了,想到家中的粮食也没多少了,老乡们自然盼着日子快些。

听着这些闲谈,况叶也了解到了这个时代是如何交公粮的。

也算是解答了他之前的一些疑惑。

他下乡的时候,九大队这边显然已经算是秋收完成,毕竟稻谷、玉米、小麦这些粮食都已经归仓。

这么多粮食堆放在仓库,却没听到大队长说交公粮的这件事。

这几天他在九大队,也没有听谁讨论这件事,一直不知道这个时代是如何交公粮的。

如今在粮站旁边,这些老乡提到这一茬。

队里交公粮的流程,是先要核报产量,之后公社这边根据产量,下发通知缴纳的数量。

在通知缴纳数量的同时,公社还会给各生产大队分发麻袋,这些麻袋是根据交公粮的数量匹配的。

到时候生产大队用这些麻袋,装着大队仓库中的粮食,把它们运到粮站来。

况叶根据老乡的估算,大致算了一下九大队今年要交的公粮数量,那是一笔不小的数量。

再想着从九大队到丰水乡场镇上的距离和路况,要把这么多粮食运过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想到这,他心中不由得感叹,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坚韧。

他原本的时空,要是自己抗一袋十斤的米回家,路途远点再爬个楼的话,几乎就想要放弃买米。

感慨一番后,他继续竖起耳朵听众位老乡的闲谈,就这样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闲谈的老乡换了一批有一批,他也终于等到陆嫂子他们。

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此时正高悬在偏中间的,估算一下的话,应该是堪堪午后。

“况知青,久等了吧,你吃饭没?”

陆嫂子老远就看到蹲在粮站旁边的况叶,走进后就笑着招呼一声。

“吃了的,陆嫂子你们呢?”

看到众人过来,况叶缓缓起身,回答陆嫂子的同时,忍不住踢了踢蹲久了有些酸软的双腿。

“也吃了的,我们这就回去。”陆嫂子笑着道。

来赶集也是件体力活,从早上出门到回去,一般已经是半下午的时候。

陆嫂子等人早有经验,出门的时候就带了中午的干粮,中午饿的时候就着些水吃,就算解决一顿饭。

至于国营饭店,一般的队员都舍不得,而且这里吃饭不是有钱就行,还得有粮票才行。

一小队来赶集的几人此时已经聚齐,况叶看了众人的背篓和箩筐,带过来的东西基本上卖掉了,还添置了些东西。

这时候自然也就不在场镇上逗留,他们早点回去,还能干点家中的活呢。

回去的途中,几人不时聊聊天,回程的两个小时一晃而过。

看到一小队房屋的轮廓,况叶隐隐有些松了口气,终于要到了啊。

上午走去场镇的时候,还不觉的什么,回程的两个小时,背篓中背着点东西,走到后面他就感觉十分累。

主要是脚磨得有点难受,以及背篓的肩绳磨得两个肩膀有些痛。

如今终于要到家。

最后这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他都怕自己坚持不下去。

看着前面步履轻松,甚至还有说有笑的其他人,他不由得在心中感叹。

他如今是真的弱,得好好的养养才行。

再走了十来分钟,况叶和陆嫂子他们分开,朝着如今的住处走去。

此时正是半下午,简修文和刘康民自然出去上工了,屋子的大门是锁着的。

况叶知道大门钥匙的存放地点,也不用去找两人回来开门。

打开大门,况叶先把背篓放下来,在凳子上坐了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此时距离简修文他们回来还有一段时间,他正好处理一下今天采买的东西。

其中的蔬菜种子、鸡蛋,他准备全部放进自己的空间。这些购买后,他都是放在腌菜坛中的,并没有让同行的陆嫂子他们看到。

在场镇上为了谨慎起见,也没有把它们放进空间,这个时候趁着独处,正好把它们收进去。

除了这些,还把一个葫芦水瓢、剩余的一个小陶罐、一半的火柴(十小盒)收进空间。

这些他都不准备再拿出来。

留到外面的就剩下,四个大陶碗、两个装满盐的小陶罐、一个腌菜坛、煤油灯一个、煤油一瓶(500ml)、针线一套、火柴十小盒、墨水一瓶、一个葫芦水瓢、酱油一瓶、醋一瓶、肉包三个。

这些东西,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