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 乾隆的章分为很多种类,一类是人章。
他当太子用的时候是“皇四子印”等等,当皇帝之后开始用“十全老人”等等。
七十岁开始用“古稀天子之宝”, 八十岁开始用“自强不息”,让位给儿子之后开始用“太上皇帝”。*
二类是地章,有“华宫”“养心殿”“避暑山庄”。
三类是发表心的鉴赏章。
所以,乾隆每次盖章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先:先拍照发个朋友圈, 底下配上定位, 再美美写上案, 这就算一次打卡。
三十岁拿出来打一次卡, 四十岁可能再来一次,五十岁又来一次。他越喜欢哪个, 往往盖得越多。
但这样还不够, 印章毕竟太小了,没有办法完全表达他的心, 他干脆在空白处写评或者打油诗。
让我们请出今天的一位受害者, 苏轼《寒食帖》。】
【这幅作品誉为天下三行书, 造诣非常高。更要的是,这是苏轼苏东坡流传下来的唯一手稿,是他在人间最美的留墨。
所以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紧接着,天幕放出了《寒食帖》。
其实这幅作品流落纳兰性德手里,纳兰性德也噼里啪啦盖了很多章。
乾隆一看,纳兰性德都敢盖这么多章, 自这个皇帝哪能输啊?
他于是毫不留地盖了一堆, 足足有三四十个。“弘历之宝”“古稀天子”……数不胜数。
书法表面全是红盖印子, 宛若红彤彤的牛皮癣,突兀极了。
而且乾隆并不满足, 亲手在后面写上一-大堆心得体会。
他又苏轼在黄州的东坡雪堂,为了表现自书读得多,在上面题了四个大字“雪堂余韵。”
乾隆惆怅地,人们只能通过这篇《寒食帖》,看见那东坡的余韵了。
——
众人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盖章题跋,能猜乾隆得至宝的高兴。
可他们一儿也没有办法乾隆感同身受!
尤其是苏辙,握紧拳头,手上青筋直冒:“我竟分不清这是哥哥的作品还是乾隆的作品,他居然敢如此糟蹋哥哥的书法!真是可恨极了!”
他比苏轼还要气,恨不得来乾隆身边,把他那些章子都毁了。
苏轼倒是看得开,不就一幅书法作品吗?大不了再写一副就是了,犯不着为这小事生气,不值得。
但是他看着弟弟这么生气,自然顺着来。他左怼王安石,右怼司马光,从来没怕过任何人。
“昔日,楚国有人请门客画蛇,有人画得好好的,偏偏最后添了足,导致本该得的赏赐飞了,乾隆此举不亚于画蛇添足。
他写诗是强说愁,品鉴书画也是如此,真是不知所谓!”
乾隆此举也惹了数苏轼的粉丝。
苏轼原本就是大宋的超级星,经历过天幕事件之后,气直接爆了。
一时间,数人骂骂咧咧。
——
天幕继续火上浇油:【让我们请出接下来的受害者。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这三位都出自琅琊王氏,书法水平非常高。
乾隆得这三样宝贝之后,爱不释手,觉得自的书房都配不上这三件宝贝了,于是为它们开辟了新的书房,叫做三希堂。】
天幕放出了乾隆最爱的三件宝贝,其中,王羲之最为惨烈。
最爱的作品当然得配最爱的印章。他掏出自巨大的传家宝““乾隆御览之宝””,噼里啪啦一通盖。
据不完全统计,王羲之写了二十八个字,乾隆却盖了一百七十二个章。
他越看越觉得王羲之厉害,于是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巨大的“神”。
比王羲之写的字还要大!
不仅如此,他还写心得,可是王羲之的书法,篇幅太少,不够他写。他干脆接纸,畅快地写心得体会。
最后,王羲之的原帖不整个篇幅的十分之一。要不是古青青画圈标注,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哪部分是王羲之写的。
如果说乾隆对苏轼的作品还算保守,那么现在就比奔放。
华夏的书画讲究留白,可是乾隆一都不管,恨不得霸占每一块空白,跟书圣贴贴。
————
自古以来,数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连苏轼都不例外。乾隆这下直接拉了数人的仇恨。
王羲之忠实量级粉丝*唐太宗李世民深深破防了。
他气不打一处来,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