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兄妹(2 / 3)

问了,黛玉夹在中间岂不难堪?原本后母手下日子就不好过……”

贾政垂首侍立:“那母亲觉得如何是好?不如接了外甥女来,就养在咱家。正好咱家女孩儿多,也不怕外甥女寂寞。”

“你当我没接过?”贾母叹道,“接是接不来的。林如海和李家要顾着姜氏的名声,更不可能把黛玉送来了。如今只能盼着姜氏有几分良心,别一朝得了意就苛待起黛玉。”

她又一叹。

她并不喜欢被人辖制的滋味。可从国公爷去后,贾家江河日下,以后……这样被人辖制的时候只怕还多着呢。

既说起家里的女孩儿们,贾母不免想起大孙女:“算来,元春已经入宫快满三年了。”

贾政悄悄拿袖子拭泪:“是,永嘉二十九年,十月初五入的宫。”

他忍耐心酸,劝慰母亲:“元春仍在太后娘娘身边服侍,也算替家里一尽忠孝之心。”

贾母看了儿子一眼。

贾政看是机会,忙道:“可若论振兴家中,自然还是要看男子。宝玉——”

“别提宝玉。”贾母抬手,“他有那块玉,多有几年不成器的名声才是最好。你想叫家里再经一次——”

再经一次“义忠之祸”吗?

贾政噤声。

“他又确实不爱读书,身子也弱,

我可不许你催逼他!”

贾母严厉道,“你没了一个珠儿,还想再没一个宝玉?你忘了珠儿是怎么没的了?”

孩子都长大成婚了,房里有两个人怎么了?珠儿媳妇有了身孕,夫妻不能亲近,还不许珠儿到丫头房里?便是嫌人太妖调了,不想孩子在姬妾房里空耗身体精神,也好生劝告训诫就是,做什么拿大板子打?吓得孩子存了病在心里,伤了根本,不到一个月,人竟走了![注]

*

姜宁打赢了李世愈。

一刻钟后,又打赢了李世凛。

至于事情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一开始,李大人带儿孙过来了。

在邓老太太的强力要求、邓夫人和儿媳妇、孙女们的热烈期盼和李大人不赞同的目光下,她展示了一套刀法。

然后又射了十箭,平均大约九环。

邓老太太拄着拐杖大声喝彩,问李大人:“你二妹妹的本事比起你如何?”

有瓜吃有戏看,都是一家人了,姜宁当然和大家一起盯着李大人看啦!

李大人严肃认真:“二妹妹射箭的准头确实很好。可母亲,若只为让孩子们强健身体,并不必大张旗鼓地习武、骑射,多在家里走动走动,玩些毽子、百索这些游戏也不错。”

邓老太太冷哼:“你答非所问!”

李大人:“我一介书生,武艺自然不精,母亲是知道的。我为文臣,不必上阵杀敌,精于武艺并无用处,便如女儿家,即便习得一身武艺,又有何用?且女子本便比男子体弱……”

接下来他说了一大篇话,无非是“女子生来体弱,习武也比不过寻常男子”“太不贞静贤淑,不是女子事”等等。

剧烈运动后,人的心情会比平常容易激动,也更容易做出冲动的事。

比如姜宁现在。

她明白李大人这些话才是这时代的主流思想。认真计较起来,他是没错的,她才有错。李大人也不是不疼孙女们,只是他的疼爱被局限在俗世的规矩上。

他坚守这些规矩,不愿意为哪怕血亲退让更多。

但她真的好生气啊!

她不知道李大人当着她说这些,有没有那么两分敲打她,让她在李家“贞静贤淑”,不要再做“出格”之举的意思。

可能换一个时间,她会毫无波动地接受这些敲打。就像十年前的冬天,她跪在林老太太床前答应做妾。就像贾敏活着的时候,她会完美配合贾夫人上演“林家妻妾和睦”。

可现在她就是很想反驳!

不是为了被儿子的大道理噎得皱眉的邓老太太,不是为了偷偷瞪丈夫的邓夫人,也不是为了眼中失落的祝氏和三个女孩儿。

是为了不让绯玉和黛玉在新舅舅家里听到这些。

更是为了她自己。

等李大人说完了,姜宁提着刀,上前一步,笑道:“兄长所言有理,妹妹领训。只是兄长有一句我不赞同,‘女子生来体弱,习武也比不过寻常男子’。我不敢冒犯

大哥,不知两位侄儿可会些拳脚?不如和我比一比,看女子是否真的习武也比不过男子?”

李大人显然没想到她会反驳。

姜宁懒得去想她在李大人心里是不是已经成了一个蛮横不知礼的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