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台商大联盟(1 / 3)

杨叶一直等到八大片商和香港电影业谈判破裂,开始抵制港片,才站出来收拾残局。

因为只有这样,这些老板们才会听他讲话。

其实抵制港片,他们也很难受,他们都是有院线要经营的。

电影院开着门,就要放电影。

空着的话,一天的房租水电人工……得损失多少钱?

原时空八大片商和香港杠上了,整整半年不引进港片,只用老片子凑数,硬生生耗死了一大堆香港电影公司,但自己也损失惨重。

现在已经硬耗了两个多月,表面上虽然硬气,但是心里苦。

杨叶喝了口茶,才慢条斯理地说道:“首先,卖片花这种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电影不是房地产,片花不是楼花,房子是刚需,而电影只是个消费品,变数太大。

不管什么阿猫阿狗,随便拿两个明星的合约,拍什么都不知道,诸位就敢给钱。

不得不说,诸位是真的很勇敢!万一人家是骗子呢?

诸位毕竟是台湾人,不是香港本土的地头蛇。

人家摆明了骗你,你又能怎样?”

一句话说得大家面红耳赤,有人心中不爽,心想,你在教我做事?

但现在这个局面,杨叶又没有说错,确实有很多人上当受骗。

有些香港佬开个皮包公司,找台商骗了钱就不认账了。

台商又能怎样?去香港找他打官司?

这有个卵用,就算你打赢了,人家大不了把皮包公司赔给你。

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都是大公司控制的。

这些公司黑白两道都有很多关系,谁想坑他们,那是自寻死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港片的兴旺发达,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社团的控制。

但是自从1991年港府扫荡社团之后,社团对电影业的控制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港片的资金来源也从大公司和社团转变成了台湾片商。

八大片商在香港没有根基,香港电影人不坑他们才怪。

而且,这句话别人或许说不合适,但杨叶淫浸电影业二十年,无往不利,所向披靡,早已成为影坛霸主,他还真有资格说这句话。

虽然不好听,大家也只能受着。

但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台商们现在连拍好的港片都不买了,遑论买什么片花。

杨叶也不管这些人听不听得进去,继续说道:“在好莱坞,电影制度分工精细,人人各司其职。

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往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整个过程中,剧本、美术、拍摄、剪辑、后期、宣传、上映,每一个环节都会得到严格的控制。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电影虽然是一门艺术,却带有工业的属性,严格来说,它是一个工艺品。

所以,很适合用工业的流程来对其进行控制。

我们杨记的电影为什么无往不利,就是因为我们比较慎重。

我们每年拍多少部戏,都是有计划的。

每部戏用什么人,投多少钱,都是经过论证的。

一个项目从提出,到立项,再到制作,每个流程都会进行控制,使得它不至于跑偏。

当然,电影这个东西,其实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可能百分百成功,即便是我,也有不怎么赚钱的电影。

诸位如果纯做投资人,自然不需要懂得这些,但也要对项目进行审核,谨防上当受骗,对吧?”

这一番话,的确是肺腑之言,众人无不点头。

但是,这都是后话,根本解决不了现在的困境。

龙翔的王应详最近被坑惨了,对此感慨良多,叹道:“杨董的话的确大有道理,我等受教了。那么请问,应该如何解决眼前之事呢?”

蔡松林也道:“我们当然都希望买好片,不买烂片。

但是电影这东西,杨董你刚才也说了,不确定的因素太多。

我们又有院线要经营,如果严格控制,电影产量必然减少。

那我们的院线,又如何经营得下去呢?”

台湾八大片商里面,蔡松林对港片涉入最深,玩得最大。

他在台湾拥有金马和大世界两条大型院线,每年需片量两百多部。

为了满足需求,香港80%的电影公司,都有他的资金进驻,无论是投资或者预买版权。

全盛时期,他有一百多亿台币的资金在运作拍戏。

风光的时候那是真的风光,但现在被套牢,也是被套得最惨。

为了解套,他不惜入股永胜,用项家的势力来逼迫香港的制片商就范。

杨叶扫了一圈,见这些人都是真心求教了,这才说道:“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形成院线联盟。

现在台湾的院线都是各自为政,各买各的,各放各的,风险自担。

买对了片子,就自己大口吃肉,然后下放二轮、三轮的放映权给其他院线,让别人喝点汤。

而香港却早在十年前就建成了院线联盟,电影统一放映,有严格的排片制度。

碰到好片,大家一起吃肉。碰到烂片,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