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不愧是兄弟(1 / 3)

第二天,香港报纸的娱乐版就出现了一条引人注目的大新闻。

杨叶在机场迎接好莱坞联美影业总经理谢伊、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宝莱坞影后玛杜丽,并猜测几人要开启一部跨国巨制。

这条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现在不少观众已经让杨叶把胃口养叼了,就爱看大片。

那个什么宝莱坞影后也就罢了,没听说过。

杨叶和斯皮尔伯格,东西方两大商业导演联手,那拍出来的电影,那不得好看到起飞咯啊?

由于昨天时间太晚,杨叶将几人送到半岛酒店休息后,便打道回府了。

几人还要倒时差,所以第二天白天也没打扰他们,而是直接准备了欢迎晚宴。

晚宴请了徐刻、林清霞等电影人做陪。

胡因梦在台湾陪她母亲一段时间后,如今也回了香港。

她精通多国语言,和谢伊又熟,杨叶便让她担任一下两人在香港期间的翻译。

大家都是同行,席间探讨一下电影艺术,也算其乐融融。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除了迪斯尼之外,都已经易手,收归更大的媒体娱乐集团。

好莱坞电影业的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为特点的“高概念”电影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在杨叶刚刚穿越的时候,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费不到500万美元一部,如今已经翻了五倍,达到2500万美元。

香港这边更加夸张,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海外市场的急速扩张,十几年的时间,港片平均制作成本翻了十倍都不止。

日益增涨的投资规模,让电影制片厂的自有资金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

而且,电影其实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产业,制片公司若没有很大的把握,并不是很愿意拿自己的钱来投资。

所以好莱坞和香港的电影公司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引入外部投资者的道路。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把风险完全转嫁到了投资人身上,即使票房失败,光靠吃投资人也吃饱了。

不过,随着录像带、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新的电影发行渠道的兴起,电影产业一片欣欣向荣,所以融资还是非常容易的。

如今,好莱坞大厂的一部电影只要立项,就可以通过海外预售,获得80%的预算,基本不用自己掏钱。

香港更加夸张,立项都不用,黄百鸣只要说一句我要拍电影,我要一千万,三天之内他就可以收到两千万。

大家抢着投钱,打钱慢一步,汤都没得喝,因为如今的电影行业,实在太好赚了。

市场如此旺盛,香港许多制片人,导演就开始卖起了片花。

只要拿到刘桦、李联杰这些人的合约,就可以直接卖钱了。

海外资本抢着投,根本不管你拍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好莱坞还是香港的大明星,大导演们,都开始产生了甩开公司,自己单干的想法。

一些有实力的投资人,因为不想被大公司控制,也开始撺掇那些大导演、大明星们出走,资助他们成立独立制片公司。

斯皮尔伯格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才组建了梦工厂,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影王国。

虽然始终差了一口气,但梦工厂依旧辉煌一时,是仅次于六大的大公司,创立二十年后,成功入围了世界五百强。

香港这边,有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少。

黄百鸣从新艺城解体后,创立了万象电影公司,背后依然有雷觉坤。

但没过多久,他就觉得,有必要吗?我需要投资人吗?根本不需要!

于是他又退出万象电影公司,重新创立东方电影公司,开始单干!

吴宇森、刘桦、李联杰、曾志伟、谭咏麟这些人也都纷纷出来自己开公司,陈龙则成了嘉禾的股东。

这很简单,当这些大牌明星出来单干可以赚的更多的时候,电影公司就再也留不住这些人了。

后世的中国娱乐圈也一样,明星们都成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不再受大公司控制。

这样的好处是赚的更多,坏处就是……明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项目,从而会荒废自己的业务能力。

因为每天都忙着应酬去了,哪还有工夫琢磨演戏的事?

那就只能糊弄一下,忽悠自己的脑残粉帮忙洗地了。

反正就算演成一坨屎,脑残粉也会夸割割演技炸裂。

此时的斯皮尔伯格还没有拍出制霸全球的大恐龙,ET也被杨叶给薅了,他其实没有原时空那么自信。

这次答应执导《艺伎回忆录》,除了他的确喜欢这个故事之外,还是想搭上杨叶这个亚洲电影大亨的线。

现在的电影票房80%都来自于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市场,中西亚、北菲、拉美只能赚点零花钱。

南亚被印度电影把持,谁都进不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于没有。

杨叶是亚洲的娱乐大亨,老斯想要建立自己的电影王国,搭上杨叶是很有必要的。

而杨叶对这笔买卖也很有兴趣,梦工厂在未来可是名列世界五百强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