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目标:地安桥畔(1 / 2)

褡裢火烧是老京城常见的传统名点。

制作时用面片装入馅,两面折上,另两面不封口,放入平锅中油煎至金黄色后,起锅上桌,趁热食用的话,味道最妥。

成品的褡裢火烧其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又因其长条型,类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裢,故名褡裢火烧。

可能是苏木抢先花了苏迎军计划买渔具的钱,也可能是苏迎军得知自家小弟收入还可以,且没了板车的负债,所以这次豪横了许多。

最后粮票差点不够,苏木见状也主动凑了四两。

大半盆褡裢火烧分成两个包装,还有一提麻豆腐。

包装也很有意思。

先是用荷叶包裹了,外面再用牛皮纸加上一层,最后用马莲,是一种跟稻草类似的东西捆扎好了。

那些包装用的绿色大荷叶都是从圆明园、什刹海、积水潭等园林湖泊里采摘的新鲜荷叶。

最初这些地方都种有大面积的莲藕,除供皇廷观赏及食、医用外,一部分荷叶就被用于民间装食品。

包括月盛斋、天福号的酱羊肉、酱肘肉,现在也都用这种荷叶包好并用马莲系好。

回家吃时不但肉香,还有荷香味。

只不过因为这几年荷叶的产量供不应求,有些店采摘不到合适的大荷叶,就会用木纸来代替使用。

而外面的牛皮纸也不是所有客人都会给包裹一份,实在是苏迎军买的太多了。

属实是大客户。

其实去年之前,商家除了牛皮纸外,还有更适合当做包装的东西,叫“蒲包”。

其实就是用河边、水塘等处生长的蒲草编织而成的包装盒。

将买的食品放入松软干净的蒲包里包好,上面再盖一张印有商家字号的红纸,用纸绳一系,又美观又实惠。

京城的“蒲包”多是来自河北保定地区白洋淀出产的茁壮蒲草编织,蒲草柔韧结实,用它包装食物还能有多日不腐不坏的效果。

不过去年因为政策的原因,那些村子里几乎都绝了搞小生产的事情,蒲包也就彻底断了供应。

从褡裢火烧食堂再次出来,苏迎军骑着车,后面的苏木肩上对角斜跨着两套布袋渔具,双手各自拎着褡裢火烧和麻豆腐。

这架势,哪像是去钓鱼啊。

“哥,咱还没水桶呢,这要是钓上鱼来搁哪儿?”

苏迎军一边骑车,一边沉吟了一小会儿。

“要真能钓上来再说吧。”

他不是考虑到苏木没法再多拎一个水桶,或者把褡裢火烧挂车把上,或者放进水桶里一并拎着,都能解决。

苏迎军考虑的,主要是自己二人能不能真的钓的着鱼。

要是没这本事,水桶不水桶的,也就没啥意义了。

至于马扎,两兄弟还都没想起来。

从平安大街一路骑行,过南锣路口,看到了过往攒动的行人。

休息日,忙碌了一周的工人们也都纷纷出来过周末了。

街道上人明显比往日多了起来。

“小弟,完场休息日这天,你们的活是不是更多啊?”

苏迎军现在知道了苏木的收入,也就随时随地的关心起来。

他实在没想到越是不起眼的起重社一个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收入竟然能跟自己差不多。

他丝毫没有怀疑小弟苏木的话。

不仅是他这段时间已经自我感觉了解了苏木的性子,而且真的是完全没必要撒谎。

“块八毛的吧。其实之所以前段时间能赚的多点,一个是晓市,另一个就是酒坊那边。”

一個谎言说出去,就需要更多的谎言来为之前的谎言做弥补。

苏木有点后悔,但涉及到自己的金手指,苏木肯定是谁也无法挑明的。

只能继续敷衍。

这种就是善意的谎言吧。

不一会儿,两人就看到了河道旁边有人在垂钓。

京城里爱好垂钓的,和把垂钓当做一种营生的,都不少。

十几个人并排着坐在河边,鱼竿拿在手上的,斜斜杵在地上的,垂钓的,有老者,也有壮年,还有穿着得体,明显是知识分子的……

有的在垂眸打坐似的,默不作声,盯着河面上沉浮的水漂,也有三两个离得近的,笑着聊天。

可能对于一些人而言,钓不钓到鱼是次要,主要是有个借口可以跟朋友联络感情,一起侃侃山,放松身心。

“嗨,小弟,咱俩还缺俩马扎啊。”

“到了地方先看看,找个石头砖头啥的凑合一下呗,实在不行就直接坐地上。”

苏木不以为意的回道。

连水桶都没准备的二无垂钓者,不配考虑马扎的事儿。

前面的苏迎军抿着嘴,他心里琢磨到时候看看再说。

要不是刚才有些冲动,花钱花冒了,他是真想路经百货商店时,进去买俩。

谁说只有女人喜欢购物,苏迎军明显也是那种买东西上瘾的类型。

这条河是玉河。

元代时期被称为通惠河,现在因为年久失修更像个小河沟。

就这从东不压桥开始,到万宁桥为止之间这段河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