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1 / 2)

紧急照明相比于空间站的日常照明,设计使用寿命肯定是长不少的。

在这些老式观光空间站建立的时候,紧急照明系统还是号称“百年之后仍然可用”,虽然大概率上这些空间站本身就撑不到一百年了。

星际开发集团其实在四年前就开始策划,在黑洞发电的传输技术更成熟之后,就要将环绕地球近轨道滑行的废弃建筑清理一番,用光帆拖曳至奥尔特云②外的发电黑洞进行处理。

为了在地球周围清理出更多航线,星际航行初期乃至地球时代末期的老空间站大概都不能幸免,将归到被清理的废弃太空建筑之列。其中恐怕也就会包括“天极光”空间站,所以真的是来一次就少一次了。

不过那都是题外话。

总而言之,进空间站之后第一步是去找紧急照明的配电箱。而从空间站的设计逻辑来看,居住区至少就应当有紧急照明的配点箱,用以最大程度保证旅客的安全。

“天极光”空间站的日常照明当初显然是智能控制的,但是紧急照明系统却需要手动控制,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计算机禁不起长时间关闭后再开机。尤其是其中的量子计算元件,放时间一长就扛不住了。

其实即使用手动控制的配电箱代替数字化控制,也难以解决电路老化的问题——所谓“电路老化”,大多数时候其实是电路的绝缘层老化,当然绝缘层老化总比电路本身氧化要好点儿。因此紧急照明系统将大部分的电路都放在了空间站外壳的真空环境中,仅使用开放式夹板保护电路免受宇宙粒子的损伤,从而在长线路中避免了采用绝缘层,同时利用“免费”的真空绝缘也节省了成本。

但是供电线路要伸入空间站内的控制系统,仍然得用绝缘材料包裹,因此总归是有老化的风险。好在这些地方即使老化了,终究也只是部分损坏。探险者利用自己带的简单工具,就可以将线路的控制端修好,使得紧急照明乃至其他紧急生命维持系统可以继续使用。

姜祎成跟在白沅后面,沿着客舱走廊飘了大概十米左右。

通过防护服的照明,即使对于之前对这里毫无了解的人而言,也勉强能看得清“天极光”空间站客舱的结构。

在曾经繁荣的近地太空旅行行业中,客舱作为旅客在空间站内居住的场所,通常都直接与运输穿梭机相连。旅客进入观光空间站客舱后,面临的首先是安置行李的问题,因此客舱走廊的两侧均是螺旋排列的居住室,相当于失重环境中的客房。

“天极光”空间站在正常运行时会缓慢旋转,以保证每个居住室的小舷窗都能接触到阳光,螺旋排列是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的方式。然而在空间站退役之后旋转就停止了,因此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天极光”客舱只有一侧居住室能阳光直射,另一侧常年处于黑暗中③,相比两侧的居住室内物品的老化程度也会有差异。

其实——姜祎成不禁想到——当时面向大众的太空旅游项目刚产生时,她也曾把“上天”旅游当作自己的梦想。然而当时她和……那个人,她们的收入水平的确不足以负担这样的消费品。

那时候姜祎成曾经每天都在想,她什么时候才能有钱到天上去,然而没过几年这类观光空间站就又过时了,而后甚至彻底被带有模拟重力的大型空间站淘汰。可控核聚变技术普及之后,一切原有的消费品都迅速地变得更便宜。可是就因为这类小型观光空间站都被淘汰了,姜祎成竟然从来没有以游客身份进入过观光空间站。

现在她突然有点儿想去打开一扇居住室的门,进去亲眼观光空间站的旅客当年都住在什么样儿的地方。但是白沅的计划里没有这个环节,她就只能在外面看看。

姜祎成跟在白沅身后,悄悄飘到靠近旁边居住室的门边儿上,尝试用手拧了一下门把手。

居住室的门不是密封的,内部空气与空间站整体相通,同时房间里也安装有通风管道,在空间站正常运作时会不断进行循环。因此在空间站断电之后,居住室的门也就自动解锁了,此时可以通过外力轻松打开。

但是姜祎成没有推开门,而只是好奇地拧了一下儿。白沅甚至没有注意到她在后面的动作,然而屏幕那边儿的观众却有人在一直关注着她。

弹幕[蓝色]:诶,一橙姐姐要进屋?

弹幕:这里有一扇门,让我们来看看里面有什么[滑稽]

弹幕:野外生存四要素之一[斜眼笑]

弹幕[蓝色]:好奇宝宝[笑哭]

弹幕[蓝色]:哈哈哈,姐姐又把手缩回来了~

“这是天极光空间站的客舱,这些房间都是居住室。”姜祎成对着无人机摄像头,压低声音简短地解释了一下儿,“虽然是在失重条件下使用,当时这些门仍然修建为长方形④。”

听到姜祎成说话,白沅也拉住客舱走廊墙壁上的把手,让自己在悬浮状态下停住。

他把拽着的箱子扶稳了,以免箱子因惯性滑出,而后转过身对姜祎成颇为高冷地问道:“怎么了?”

“没怎么。”姜祎成回答道,“就是觉得这空间站的客舱房门设计得挺有意思。”

“天极光”空间站即使在当时来看,也是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