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鞑靼入贡(1 / 2)

就在朱棣和李弘壁沉浸在圈钱计划中时,

一骑快马正在通过居庸关往京城疾驰而来。

这是从宣府出发的六百里加急驿递,任何人不得阻拦驿递的同行,马上的驿卒一路上都是换马不换人。

一路经过鸡鸣驿、怀来驿、隆庆、居庸关、沙河驿、清河驿,从德胜门进入京城之后,直奔紫禁城而去。

大明王朝的驿路体系极其发达,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传递。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到八百里。

而且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而且每到一个驿站就会立刻换马继续奔袭,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

比如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五百里!

有意思的是,遇到这等特急信件,即便是山贼马匪也决计不敢阻拦,否则一旦延误了重大军情,他们将会面对朝廷大军的疯狂报复,杀光诛尽鸡犬不留的那种!

驿卒一路飞奔递送的军情的时候,朱棣正和姚广孝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自的近视眼镜。

李弘壁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所以差人送了几副眼镜过去,不管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都给他准备好了。

姚广孝原本还觉得放大镜好是好,但总归是有些不方便,毕竟经过放大之后那字体也太大了些,而且还要一直用手举着,很不利于阅读古籍。

结果眼镜一换上后,姚广孝顿时就视为珍宝,暗自感慨李弘壁这小子还算有良心。

然后太子少师就戴着眼睛找到朱棣显摆来了,顺便归还那放大镜。

结果不成想,皇帝陛下听了后,同样取出了眼镜戴上,君臣二人对视一眼,都是笑得不停。

然而六百里加急军情的到来,却是让君臣二人都心中一凛。

宣府总兵柳升传来紧急军情,鞑靼部大汗鬼力赤停留在边墙之外,向宣府派出使者,希望与大明恢复朝贡关系,允许鞑靼部与大明进行互市。

朱棣看着这封军情奏疏,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吃肉的蛮夷什么时候改吃素了?

停留在边墙之外规规矩矩的递话进来,主动请求称臣纳贡,还要开放边关互市!

正常操作不是先打一下,感觉占不到便宜,再上表称臣吗?

这样他们也好跟自己的部落子民交代,面子上也算是过得去。

这根本就不是鞑靼蛮夷的一贯风格!

想当年他多次派遣使臣前去草原上招抚鞑靼,结果这鞑靼部落鸟都不鸟他。

而后帖木儿国率大军奇袭大明,大明倾尽举国之力迎战,双方于别失八里对垒。

而鞑靼与瓦剌则是组成联军,假意攻取大宁实则图谋宣府大同,致使曹国公李景隆、武安侯郑亨等将士战死沙场,大同也因此失陷。

随即李弘壁临危受命,带领神机营奔袭千里堵住了这些杀入长城的蒙古蛮子,最后一战将其全部歼灭,鞑靼与瓦剌遭受重创,等到大明赢下国战之后,两部全都仓皇逃出了漠南草原,不敢南顾!

现在倒是有意思,鞑靼大汗鬼力赤不仅回来了,而且主动请求称臣纳贡!

“陛下,想来鞑靼内部一定是遇到了难以度过的危机,想要借着大明恢复实力!”

姚广孝何等人物,一眼就看穿了鬼力赤的目的,以及他这么做的缘由。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能让鞑靼如此狼狈,不惜拉下脸面来曾经的对手这里低声下气地请求朝贡,难不成草原上面又出现了什么强大势力吗?”

这一点,姚广孝也不太清楚。

“可能性不大,蒙古草原早就分裂成了两大部分,即西部卫拉特蒙古(瓦剌)和东部蒙古本部(鞑靼),先前那次战役,弘壁一战歼灭了其三万联军,可谓是彻底打废了瓦剌,打残了鞑靼!”

“这种草原部落必须要依靠青壮力量才能生存下去,否则濒临冬季他们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也难以获得食物,部落甚至可能会有灭绝的隐患!”

“眼下鞑靼正在困境之中,大明正好可以利用鞑靼急于求援的心态,以确保生存的心情,进行一些控制草原的操作,让鞑靼在生存下来之后才发现他们已经与大明绑定在一起,离开了大明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姚广孝的意见很明显,那就是同意鞑靼部落的请求,恢复大明与鞑靼的互市贸易,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好事。

以目前大明的强盛军力而言,就算二三十年后,鞑靼通过这互市贸易恢复了些许元气,那也决计不会是大明王师的对手!

火器火炮的存在,就是他们绝对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

朱棣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有些不甘心!

为什么不甘心?

因为这可是鞑靼啊!

别忘了鞑靼可是蒙古本部,可是与大明打生打死打了好多年的冤家对头!

这种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