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平安南(一)(1 / 2)

第624章平安南(一)永乐五年秋。

南征大车船队在广州进行了再一次短暂保整之后,径直穿过琼州海峡,靠看海岸线一路航行到红河入海口,大明战兵将在这里择地登陆安南,快速占领红河平原产粮区,事实上,此战为了打出效果,尽快平息这场战事,李弘壁与姚广孝制定出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

比如张辅此刻率领的三方战兵,全都是来自五军大营的精锐,以及一万神机营战兵,由历城侯盛庸统师,二人率领三万战兵乘坐福船出海之后,三万京营官兵从来没有坐过海船,这一上船之后,好多官兵不可避免的晕船了。

就连张辅也有一定的晕船反应,可是盛庸却一点事都没有,还时不时地跟将士各自的船头比赛钓鱼。

这个时候,他们才深刻体会到了,李弘壁说的晕船反应,完全就是因人而异,没有任何规律可寻。

经过大半个月的海上航行,将士们已经习惯了海船的颠簸,除了一些特别敏感体质的儿即还是无法克服晕船反应,绝大多数将士都变得生龙活虎,毕竟不用他们走陆地长途跋涉,已经算是很方便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大规模的运送战马,因为战马很是娇贵,这样在海上颠簸,如果照顾不好,战马死亡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战马这种东西,放在大明本身就极其昂贵,能避免伤亡自然要避免伤亡,更别提什么冒险用海船运送了。

好在安南也没什么骑兵,而且安南地势多山林少平原,就算把战马给运送过来,骑兵也没有任么用武之地。

也就是那点象兵可能会对大明主师造成威胁,但是象兵在火面前也不值一提,张辅和盛唐可是清楚地记得,当初那帖木国的巨象战兵车才,是如何被李弘壁以一己已之力给杀穿的事实上,如果不是鉴于帖木儿国的火炮军团,大明早就使用先进的火器,根本就不需要李弘壁冒那一场生死危险。

所以,对付巨象,不仅可以使用火攻,还有这些动静巨天的火器,对明战兵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

安南人做梦都不会想到,敌人竟然从他在的后方登陆了,对此他是全然不知。

由于大明向整个天下都发布了讨贼文,并且还以陈朝宗室遗孤陈添平的名义号召安南子民团结起来反抗那篡位窃国的黎李擎,所以安南胡氏也得知了事情原委,立刻调兵遣将想要抵御兴兵来攻的大明主师。

黎季也是积极防备,重编军制,在多邦城加强防守,於各个河海要处装插木陷阱,整顿军库,招募人民有巧艺者入伍,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放心大胆的将他的所有军队调到了安南北方与大明交界的地方做出要进攻广西、云南的姿态。

而大明方面,以黔国公沐晟与云贵都司都督方政为首的大明云南卫所军,则在永乐皇帝的严令之下对安南叛军采取伴攻姿态,主要就是为了吸引安南军的火力,并且逐步向南推进。

黎季擎本想着诱敌深入在安南北部的群山中伏击明军,一举打掉明军的主力,让明军知难而退。

安南是安南人的安南,关这些该死的明人什么事情?就算他黎季擎是篡权上位,但至少也赢得了安南上下的认可,已经建立起了大虞主朝,正儿八经地做了开国帝主,偏偏这些该死的明人非要横插一脚,直接兴兵来攻,黎季释自然不可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在他看来,安南军并非没有胜算。

毕竟当年安南陈朝刚刚建立之后,也是面临来自中原的蒙古大军,那时忽必烈出征大理,元良合台继续攻略云南其他不愿归附的部落,成功平定了云南各地,因此安南成为蒙古战略包抄南宋的障碍之一,成为蒙古军进攻的目标。

儿良合台率军征讨安南,一度占领升龙,然而由于兵力有限,儿良合台撤兵回云南,安南从此改变了“侍北"策略,主动遣使表示归附,两国时罢兵,但元朝对于藩属国的要求让陈圣宗感到困扰,最终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战争。

元朝派出大军攻入安南,但安南军经过两次战争洗礼,总结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在陈国峻的策划下,安南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未术,主力部队分散四方,以小规模的丛林战骚扰元军,元车想要寻找安南军主力决战不可得,疲于奔命,损失惨重,安南军最终在国主英明的指挥下成功击退元军,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抵抗意志。

随即元朝再次调动庞大的军力四征安南,但再次遭到失败,元军在安南境内面临艰苦的环境,加上安南军的灵活战术,导致元军水师覆没,元车最终被迫撤退,这一次次的次惨败让元朝内外交困,对外战争受挫,对内经济受损,最终不得不下诏罢征安南,两国关系终于由战争走向和平!也就是说,安南并非没有独立做主的可能,尊严全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既然安南陈朝都能够做到,他黎李擎这个篡了陈朝的大虞开国帝王,自然同样能够做到:陈朝抵御元朝入侵的先例就摆在眼前,黎李擎自然要借鉴学习,以此抵御大明王师,慢慢将其拖,然后彻底赶出安南!他到不敢去想反攻大明,从大明身上撕下一块肉,毕竟这个时候的大明土朝,兵锋太盛了些。

黎李擎心里非常清楚,他能做的是通过拖将大明的粮道拖跨,让大明朝堂觉得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