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初一(1 / 2)

,最快更新种葡萄种出两只小包子最新章节!

洛轻言一早醒来发现好像到自己睡着之后夏墨琛都没有回来,翻了个身看着旁边已经醒了的夏墨琛,“你醒啦!”“媳妇,早上好啊!”夏墨琛唤了一声媳妇,虽然现在成亲了,孩子都有了,但是洛轻言还是很害羞,害羞的脸都红了,红着脸麻溜的把衣服穿好,跑到了厨房。

今天是年初一。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的元旦。[4]

“正月”(元旦)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冬季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5]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这些是洛轻言在现代时候所知道的传说,洛轻言原本以为会有一些出入,没想到除了人名有一些变化之外,其他的居然丝毫不差,洛轻言都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这样一个神奇的时代,自己这样神奇的过来,一切都那么的神奇。

洛轻言看了看苏氏跟李氏准备的吃食。在自己的印象中,现代人的生活中,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的吃食还有地区的差异。

1、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2、万年粮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3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4、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

5、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6、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7、甜食

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洛轻言一家所处的位置相当于现代生活中的北方,所以苏氏跟李氏准备的吃食就有年糕,还有很多杆好的饺子皮,一把拉好的面条,还有一些汤圆,很是多样化,洛家的人比较多,所以苏氏跟李氏准备的也就多了些,品种稍微多样化一些,看众人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有些人喜欢甜的,比如玉衍跟知夏,他们两就吃的是汤圆,像青竹四兄弟来自南方一点多地区,他们更喜爱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吃面条,好取其长寿面的寓意,所以他们四兄弟就是吃的面条,“言儿,你起啦。你要吃什么?”洛轻言看着这些丰富的食物,口中口水直冒,“娘,李婶,早上好,吃……”洛轻言半天都说不出吃什么来,李氏笑了笑,“那就都来一点吧,就是我看着都想一样尝一点呢!”洛轻言舔了舔嘴角,李婶真的是懂自己,“我发现我真是越来越馋了呢!”洛轻言都有些不好意思,调侃起自己来了,“哪有,怀孕的人都是这样!”苏氏提到洛轻言肚子里面的孩子,众人的话题瞬间被带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