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大哥大嫂的婚礼(1 / 2)

“我们销售的商店、合作社、供销社很多,按照‘万事吉’烧鸡店现在的做法,”采购员只得照实说,“我们会增加管理的繁琐程度。”

局长沉默一会儿,还是认同了这件事:“他们是为了企业的声誉,我们也要为顾客着想。这个事说到底,也是好事无疑的。”

局长拍了板,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乡长魏大宝到县里开会时,商业局局长谈及此事时,不禁感慨地说:“一个小企业,能够为顾客想得这么周到,而自己少挣了很多钱,肯定是下了很大决心,值得赞佩。”

魏大宝笑着说:“他们赵家人都很实在。这不,”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通通的信封。

局长不禁感到诧异:难道赵家人就是这样“老实”的吗?要行贿?

魏大宝接下来的话,打消了局长的疑虑,并更加高兴了。

这是赵永水发给魏大宝的,大儿子赵刚的结婚请柬。

魏大宝满脸笑容,局长也跟着笑了起来:“他们邀请你,你作为他们致富的辅导人,也应该去。我没有接到请柬,只好让你转告我对赵刚、周芳的新婚祝福了。”

正说话间,秘书进来报告:“局长,赵刚想请您参加他十月一号的婚礼。”

魏大宝收起自己的请柬,再笑着对局长说:“好了,你的请柬也来了。”

既是业务客户,又对赵刚和周芳经营“万事吉”烧鸡店的方式,感到钦佩,局长就痛快地答应下来:“一定亲自前去祝贺!”

九月三十日这天,赵家的小楼内外,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除了自家人之外,更还有请来的亲友,前来帮忙操持婚礼的各项筹备工作。

赵刚一再说不能大操大办,赵永水夫妇商量之后,还是坚持说:“中午办八桌,全都是外面的业务关系和相关领导。只吃饭、不互相送礼!晚上办五桌,都是自家亲友和村里的好友。”

这样并不算过份,赵刚再对婚宴的饭菜做了要求:不能使用昂贵的食材,就跟现在流行办的那样就行了。

“肯定啊!”赵永水赶紧说,“要是用那些海参鱿鱼大虾什么的,别说我也舍不得,亲友们吃得也不尽兴啊!”

这话是对的。

农村人都图个实在。吃酒席吃得是气氛,是爽快。

各种肉食端上来就行,至于其它海产品,一是吃不惯,二是不爱吃!

随后,老三赵义先念了郑晓春,以及陈立本等人祝贺的来信或电报内容。

赵刚遥遥地表示感谢之后,就再跟兄弟姐妹们,一起确认了迎亲等方式。

看着老四赵德列出来的各项流程,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就这样吗?”大姐赵霞和大姐夫罗大刚笑过之后问。

赵德梗着脖子说:“是啊!我跟二哥参考了好多结婚人家,都是这样办的。”

赵玥笑得喘不过气,实在不行了就捂着嘴说:“嗯嗯,这样最好。入乡随俗,图个气氛热烈!”

赵刚笑着挠挠后脑勺:“嗯,那就这样定了。”

新郎官确认了,大家也就不再说笑,认真地筹备起来。

后世的婚礼,新郎、新娘肯定是最辛苦的:婚礼当天的凌晨,甚至整夜都不能睡觉。除了各种细节的筹划,更要因为新娘化妆的问题,而付出幸福而无奈的辛苦。

八十年代初的婚礼,虽然不至于这样劳累,但大致也是如此。

凌晨四点多,新娘周芳就早早地醒来——这个时候,因为幸福的激动和紧张,其实也是难以入眠的。

盥洗后,就有女伴前来帮着化妆。

这时候的新娘妆,一切都为“喜庆”二字服务。

周芳本来不愿意剪掉长发,但都说现在流行,她也只好烫了个大卷花头。

昨天烫的头发,女伴帮着整理一下。

怎么整理呢?有一把从理发店借来吹风机——不是买不起,而是临时决定烫头,来不及去买了。

美发师也随着吹风机一起来了,帮着整理了头发。

然后,就是女伴帮着化妆。

后世的人们,看着几十年前的旧照片,当然会觉得那时的新娘妆很简单。

但是别忘了,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女士们除了往脸上涂一些擦脸油之外,是极少使用眼影、胭脂、唇膏的。

女伴拿着粉刷,沾了一些胭脂后,往周芳的脸上扫去,两人先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知道的是化妆用的,”周芳好容易才止住大笑,还是看着这支小刷子说,“不知道的,就认为是写大字,或者是画画用的!”

屋里的女士们笑作一团,母亲孟秋红不禁笑着催促:“赶紧把,别等新郎来迎亲,这里还没画完妆呢。”

听了母亲的话,周芳的脸上现出红晕。

女伴们相互挤挤眼睛,取笑着说:“也不用这个小刷子,芳芳脸上的颜色,已经很好看了!”

又是相互说笑几句,女伴再接着给她化妆。

用眉笔把眉毛涂得黑重——这样显得人有精神;

眼影就用流行的暗青色,显得眼睛大而有神;

鼻梁,嗯嗯,这个年代并不太在意,就简单在鼻翼两侧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