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虎视苍生群,汉武馀烈尚氛氲④(1 / 5)

【今天我们就来逐一分析、探究秦始皇推行的政策对华夏的影响。】

【伟人的诗中曾经有这么两句:“祖龙魂死业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祖龙这一称呼首次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后,变成了秦始皇的专称。】①

提及这个外号,刘彻又不可避免地黑了脸。刘据敏锐地察觉到父亲的情绪变化,好奇道:“父皇,您是不是不开心?”

刘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从牙缝里挤出字来:“阿父没有不开心,阿父超开心的。”一个祖龙,一个二凤,就他,只有他,野猪!

《汉武故事》作者你天打雷劈!

汉成帝位面,《汉武故事》作者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谁想我了?”

贞观位面。众人看着把脸深埋入臂弯中,肩膀一颤一颤的李世民,满脸问号:“陛下,您怎么了?”

李世民很久都没有回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勉强缓过劲儿来,屈指拭去眼角笑出的眼泪:“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到了一些很好玩的事情……众卿不用在意朕。”

贞观群臣面面相觑,但思及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笑点低泪点也低,偶尔被什么东西戳中神经乐得停不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秦始皇虽然死了,可他留下的业绩却长存于世,历代统治者都推行秦始皇的郡县制。】

嬴政的眼睛明显比刚才亮了不少。

夸耀他的话多了去了,他这些年听得耳朵都听茧子了,而这首诗,显然不是冲他本人去的,它围绕的中心,应当是“秦政法”。这反而让嬴政生出了兴趣。

嬴棠在提及那个人时,总是会不自觉地露出憧憬之色,想必这人在后世,一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个人人都可读书,人才遍地走的世界,此人能脱颖而出,被赋予“伟人”这样神圣的称呼,必然有着卓绝的能力和强大的个人魅力。这样的人,看问题一定很犀利。嬴政很想仔细了解一下那人对他秦政法是怎么看的。

【这句诗的尾联:“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彻彻底底明晰了诗人的观点,文王是周朝的奠基人,他实行的是分封制,所以这里的“文王”,不仅仅是指姬昌本人,更是代表“分封制”。至于“子厚”,读过柳宗元《封建论》的人,应该知道他在这里代表的是什么制度了。】

“我的?”柳宗元愕然睁目——怎么还有他的事情?

周围人当即围拢过来,绕着他询问这《封建论》讲了什么,能不能现默出来给他们看看。七嘴八舌的,吵得柳宗元脑袋都大了一圈。

他举着手再三声明这会儿自己还没写,问他他也不知道,一群人这才散去。

刘禹锡适才一直作壁上观,瞧见柳宗元那晕头转向的样子,他还一个劲儿地笑,可以说是十分没有朋友爱了。现在柳宗元好不容易得了个清净,他也没打算就此放过对方,紧追着调侃道:“他现如今提到的文人少之又少,原以为这篇主讲秦始皇,就更不会出现我等文人的名字,没想到子厚为咱争脸了,这为汤武秦皇汉武和太宗皇帝所熟悉的殊荣,如今也有子厚的一份了。”

“梦得兄莫打趣我了,此事还未知祸福,”柳宗元苦笑,“你看那刘向、许仲琳,你觉得秦始皇和周武王对他们是好印象吗?”

刘禹锡轻咳一声:“啊……可他们看着也没有多生气呢,想是不在意。”

“成大事者,岂可会与我等小人物多做计较?”柳宗元道,“周武王之温善仁慈人尽皆知,始皇帝亦是胸有丘壑眼界宽广之人,他们二人若真因为这点事情置气,倒奇怪了。”只是他们不在意是一回事,作者社死又是另一回事啊!

“子厚对始皇帝似乎很是推崇?”这在文人中是件纳罕事,毕竟大家提到秦始皇,一般都是说他“暴虐”“奢靡”“迷信”的。这不是某个人的看法,而是大环境,就算你本人不这么想,在写文章、引经据典的时候也必得骂上两句秦始皇,否则显不出你观点的正确来。

“非也,我并非崇拜某个人,而是看政策本身。只要适合我大唐,能让大唐稳定繁荣,我就欣赏。郡县制乃利国安邦之计,始皇帝能坚持废分封立郡县,担得起高瞻远瞩之赞。”

【柳宗元认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是在顺应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进步,那些说夏商周国祚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而秦二世而亡是因为实行郡县制的,是不懂治国的人。】②

嬴政暗暗瞥了眼王绾和他身边推崇分封制的人,抿了抿唇。

王绾:陛下,您想笑笑呗,难道老臣还能拿您怎么办吗?

嬴政倒不是嘲笑他,只是觉得好玩。

外人看嬴政是个冷酷凌厉的君主,以为他手下的人必然都是出于畏惧才为他办事。但事实上,嬴政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向有很高的容忍度。他敬重王翦等老臣,对待李信等年轻将领宽和包容,在知道李斯未来会背叛他之前,也曾与其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君臣相得。

王绾追随他多年,对大秦和他忠心耿耿,所以纵使二人在朝堂上屡起冲突,私下里,嬴政对王绾的态度依旧不变,仍如从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