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识时务者为俊杰(1 / 2)

豪华气派的赵府因着两位贵客的到来,今日又显得森严肃穆了许多。

宽敞明亮的客室里,聚满了宫里的奴仆太监,门边各处也都整齐地分列着赵府的家丁。

看上去人头攒动的场景却显得异常的安静。

随着一声“主君回来了”,这才渐渐活跃起来。

坐在客座上的岳贵妃与吴恩荣率先迎了出去。

看到迎面而来的那道老迈身影,不等赵光远参拜,岳贵妃便急着关切道:

“老太公,多年未见,您老身子骨可还健朗啊?”

说话的同时,又用余光细细的在他身上打量了眼,瞧着两鬓斑白,岁斑布满各处,想必是没多久的活头了。

看来今日得好好维系维系与这老家伙的关系,只要一想到赵家这份富可敌国的家业她就眼馋得紧。

她虽有着贵妃的尊贵,可在宫中终究势单力薄了些,想要笼络人心靠的还得是要使银子。

“草民拜见贵妃。”

赵光远不紧不慢的与岳贵妃行了礼,之后意味深长的打量了眼吴恩荣,多年未见,他这风流倜傥的英姿倒是不减当年,就是多情的眉眼中仿佛暗藏着几许冷漠之姿。

吴恩荣察觉到这位昔日的恩友正在凝视自己,深深的打量了眼他,从容的咧嘴一笑:“老太公别来无恙啊。”

“托太守大人的福,老朽一切安好。”

赵光远与其对视了片刻,都暗自较着劲,绝口不提小儿赵琰之事。

岳贵妃察觉到两人神色中似乎有些不对劲。

这可不像是姐夫与小舅子见面该有的样子,半点亲切之感也看不出。

据说吴恩荣坐上太守的位置赵光远可是没少出力。

怎么如今变得如此生分了?

思来想去恐怕是因为赵小郎君之事。

老太公痛失爱子,吴太守没了侄子,想必都很痛心。

“老太公,咱们屋里叙话吧。”

岳贵妃对这位老人尽可能的摆出最友善的态度,一边与二人踏进客堂,一边赤诚的宽慰道:“令郎之事,本宫也略有耳闻,如此卓越又贤名远播的少年就这样夭折了,实在叫人痛心,可人死不能复生,太公与吴太守都要节哀,切莫太过伤心。”

听她提起赵琰之事,赵光远与吴恩荣再次彼此顾视着,露出冷冷的神情,随后渐渐转为苦笑。

吴恩荣浅浅叹息了声:“只怪内侄自己没有福分。”

赵光远却刻意避开了话题,引着两人坐入堂中,话锋一转,直言不讳道:“不知贵妃今日莅临寒舍所谓何事?”

“本该过来探望老太公的。”

岳贵妃目光殷切的看向他,含笑说道:“得知太公前阵子身体有恙,担心着老太公,刻意过来探望。”

赵光远只是笑而不语,朝着身旁的下人挥了挥手。

不久后,下人端着一个匣子走了进来。

赵光远吩咐下人将匣子递到岳贵妃面前,示意道:“老朽如今年迈,已无力四处奔波,早已想着将靖灵城的田庄与几十处铺子差人托付给贵妃打理,正好贵妃今日过来,老朽便亲自交到贵妃手上吧。”

岳贵妃看了眼递上来的木匣子,装作诧异的推诿道:“这如何使得,老太公正当年,不该如此泄气。”

赵光远淡笑着摆了摆手:“老朽这身子骨老朽自己清楚,与贵妃相识一场,这点薄产就算是老朽的一点心意吧。”

料到岳贵妃此来必是为了戚家之事,所以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老朽知道平宁州刚刚颁布的均田策令对贵妃也颇有影响,可此策令乃利国利民之策,老朽断定陛下定会接纳此策,不久后这道策令势必会在全国上下推广,京中那两千余亩良田和铺子就当是弥补贵妃一家在芦堰港的损失了。”

岳贵妃听出他这是在帮着林锦骁说话,所以才拿靖灵城的产业来讨好自己,从而断了自己劝他与戚家合作的决心。

她皮笑肉不笑的说道:“老太公此言差矣,你我皆深受皇恩,太公这些年的生意可没少靠着皇商的名头攫取利益,就说每年朝廷到北方换马的锦缎布匹皆是从你赵家获取,这个时候太公更该为陛下分忧才是。”

静默数秒,她又接着道:“老太公这些年走南闯北也算是有些见地的,怎么如今这般糊涂了,我大禾帝国立国数百年,靠的是豪门士族,靠的是老太公这等商贾巨户每年为朝廷缴纳高额的赋税,如此才能充实国库,你又几时听闻那些贫瘠贱民能成为国之倚仗?”

话到这里,她眼底隐隐升起一抹愠色:“那平宁王不知深浅,为了些贱籍奴户去开罪世家大族,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贵妃这话老朽倒是不能苟同了,即便坐拥万亩良田还得是要靠着佃户们耕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赵太公虽说霸道蛮横了些,可从不愿苛待佃户。

若是放在以往,他或许会为了后世子孙对这均田策令纠结犹豫一番,可如今他只想做个好人,让楚家那丫头想起来不皱眉头的人:

“且不说如今平宁王执掌本州,就说说这些年民生疾苦,那渔龙帮犯上作乱的事情还不够发人深省吗?”

“姐夫当真是越活越没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