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番外2:景乐元年.早春(3 / 5)

细心又耐心地辅助,西三营肯定会被他搞得鸡飞狗跳。

魏泰向来就知道,自己不是天生的将材,他充其量不过是个武夫。

老天垂青他,给他生了副天生神力的身体;又给他送来严瑜,替他治军,为他处理公务,教他兵书战术,还助他处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魏泰心知自己是幸运的。前有严瑜,后有董正甫,又有燕熙和宋北溟的赏识和信任,这当中缺少任何一环,他都成就不了封侯军功。

万户侯啊!

只是,没有你在身边,封侯又有何用?

远远跟着的方循隐约听到风中传来的痛呼,他忍不住地拿袖揩泪。

有情人天各一方,人间至痛。

-

当苍龙军行至定侯山北时,梅筠率西境百官来迎。

这是大靖文官第一次出定侯山。

此次北伐,在西境留守的以文官居多,这些文官中大多是燕熙任西境总督时引贤而来的。

这批文官大多很年轻,面对凯旋之师,无不慷慨激昂,热泪盈眶。

舞文弄墨者大多是性情中人,这些年轻的文官向归来的苍龙军展开怀抱。

他们大哭着去拥抱英雄,只叹“平生皆被读书误”,无力上阵杀敌。

他们能做的只有以笔为刀,替英雄写尽“满堂花醉”。

-

英雄们早在杀入王廷时就哭过一轮,此时被这些书生们一番慷慨之词说得又跟着热泪不止。

这是文官和武将最相亲相爱的场面。

燕熙治下的西境,是文官佐治武将的典范,他把魏泰和严瑜的模型推行下去,造就了西境铁桶一般的军政体制。

从此在西境官场,没有文武攻讦,只有将相和。

-

梅筠身为西境总督,给将士们送来了庆功酒,他是一个极度自持内敛之人,当在苍龙军军旗出现在天际时,竟是难以抑制内心激动。

他终于彻底理解燕熙为何要不惜性命杀狄啸了。

凡有血性,必有争心。

手握军刃,杀心顿起。

敌袭之处,热血盈腔。

梅筠想,在那一刻,燕熙不需要太多理由——死敌就在眼前,杀掉他!

文死谏、武死战,燕熙都做到了。

梅筠为将士们开酒,南风携着春信,穿过定侯山,把酒香送出很远。

-

董正甫来定侯山接魏泰。

他率留守的西三卫士兵来,如今不忧腹背受敌,西三卫终于不用出一半留一半。

军营里只留了伙夫,来迎同袍的将士们替兄弟们背过刀、牵上马,再扶起受伤的兄弟,一起回营。

-

魏泰在回到西三卫起便不怎么说话。

他所有的热烈在漠狄那场大笑和痛哭里烧尽了,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湖水般的宁静平和。

谁来敬酒,他都好说话地喝。

董正甫劝他回帐睡觉,他二话不说就回。

董正甫之前收到燕熙和宋北溟的叮嘱,要他格外注意和关心魏泰。是以他连夜里也不敢深睡,只要听到主帐那边有动静,就连忙起身去瞧。

一连三日无事,魏泰甚至变得比之前更加随和爱笑,士兵们都说指挥使打了胜仗回来笑容变多了。

董正甫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日董正甫正在处理一封报功的公文,这公文要把将士们的军功写得清清楚楚,否则错一笔耽误的就是一个将士的仕途。

要写的内容杂而碎,董正甫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办,既便这样,他也隔一会就去瞧一眼魏泰。

有一刻,董正甫遇到一位将领把人头数报错的,他把人叫来问话,两人合计半天,才算清楚了。

一转头,莆正甫大叫不好。

他隐隐知道魏泰要走,因为他每次去看魏泰,魏泰就像知道他会来那样,端正坐着等他去查。

他这会不过超了寻常时间片刻,急忙跑到主帐去看,魏泰果然不在了。

-

定侯山脚下,那处葬着严瑜的溪流旁。

魏泰拎着酒坐在墓边说话。

他一边喝酒,一边细声说王廷之战打得如何激烈、如何畅快,他砍了一百余人头,刀都卷刃了。

他说得很慢,把酒喝尽时,才说完。

说完后,他丢了酒袋,在墓前点了香烛。

然后举着一根蜡烛,在墓室一处暗角按了一下,那墓门应声裂开道缝。

魏泰顺着门缝,推开墓门。

这墓是他亲手建造,当时就留了机巧的活门,里面并排放着两座棺椁。

魏泰死意已决,正要把蜡烛丢在门外,借着烛光,忽见里面严瑜的棺盖竟然翻落在地。

他心中一紧,快步走进去,担忧地趴在棺口上往下看。

棺椁里头空空如野。

尸首呢!

“谁动了我的严瑜!”魏泰霎时火冒三丈,脑袋烧得都空了。

严瑜没了?

魏泰感觉自己命都被人偷走了,他举着蜡烛、瞪着眼,把墓里头摸了一遍,没找着蛛丝马迹。

墓没被人破坏过。

可是知晓这里机关的只有他和严瑜,总不能是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