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筝和黎允珊带着更为详细的材料去和柠檬基金负责接洽的人见面。办公室在纽约, 地点看上去倒是比较正规。
这段时间,柠檬基金陆续给好几个创业者发了邮件通知,想要进一步了解项目可行性。齐筝她们不是B大唯一的幸运儿, 所以她尽力把每一个细节都准备充分。
这对她来说, 是难得的机会, 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工作时候去面试都没这么紧张过。”黎允珊走进电梯前深呼吸了几下, 她之前在国内一家大型广告营销公司工作, 也算是见过场面。
齐筝一路上话不多, 偶尔紧张, 但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完善计划书里的每处细节。她模拟着待会基金负责人会问哪些问题, 她应该怎样阐述才能把这个项目呈现得更好。
黎允珊见她不搭腔, 凑过去低声问:“齐筝,你当初是怎么被沈总挑中的?面试是不是过三关斩六将那种?”
齐筝的工作经历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上已经写得很清楚, 但具体细节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问的。
齐筝回忆了一下:“她没怎么为难我。”
黎允珊习惯了齐筝这种云淡风轻的说辞,好似对什么都挺看淡的。基本没见过她极尽夸张形容过什么, 除了刚开学时的低沉。
其他时候, 齐筝都是这样淡然的状态, 还挺让人羡慕的。
见到柠檬基金的负责人, 很意外,竟然是个华裔。
“布朗先生,你好, 我是齐筝, 这是我的合伙人,黎允珊。”
在创业计划书的团队介绍中, 已有详细说明,齐筝并未再赘言。对方似乎也已经了解过,对于她们的到来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齐小姐, 黎小姐,很高兴看到两位的创业构思。我们认为虽然目标市场比较小,但值得深入挖掘和经营,有一定发展空间。”
听他这么说,齐筝心里自然高兴,但她也没有表现得过于明显。
“这次请你们过来,是想进一步了解你们对于这个项目的看法,尤其是项目的前期阶段你们打算如何执行。”
布朗的问题围绕着项目的实施,似乎并不在乎这个项目是否能够盈利。
“因为我们自己就是留学生,经历过短期内跨越不同文化环境的生活。两国之间的文化、生活和教育模式都有不小差异,对于人的承压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齐筝说着,布朗则认真听着。
“很多人是到了这样的环境中不得不去面对,尔后强迫自己接受,缺乏适当的转换时间与方式。但每个人的性格与能力是有差别的,并不适合强行调整,处理不当其实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心理崩溃,情绪焦虑或是放任自流,放纵生活等等。”
这些,的确在某部分低龄留学生身上集中出现。
布朗身边也有过这样的同学,但他没有过跨文化环境的生活经历,无法做到齐筝那样感同身受。
“那你们选择这个项目的最大目的是什么?”
赚钱?满足感?自我挑战?
齐筝想了想,坦言:“创业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事业和经济上双重成功,但更希望我们的同胞可以在海外求学生活的路上走得更轻松顺利。”
布朗不时点头,点评说:“创业的确需要一定的情怀,没有情怀和梦想,很多时候就会半途而废。”
齐筝并非一股脑热,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她只是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在某个领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布朗又认真把她们带来的材料看了一遍,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实现,你们会一直留在美国还是在项目具备雏形后回中国?”
“在项目没有完全成熟稳定之前,我们不会回去。”
布朗没有再问别的,让秘书送她们离去,说需要再认真研究考虑一下,近期会给答复。
黎允珊走出大楼,感慨着:“明明气氛也不严肃,我刚才怎么就总是替你捏着一把汗呢。”
刚才大部分时间都是齐筝在应对布朗的提问,对于这个项目,她几乎一有时间就在思考。关键数据她已经了然于心,不用看就能脱口而出。
黎允珊的熟悉程度比不上齐筝,那个是亲妈,她顶多是干妈。
“这才是第一关,以后我们要面对的,是整个市场的提问。”
齐筝也紧张,但她很清楚必须要走出这一步,更要走稳这一步。
她回头看了眼高楼,已经分不清到底哪个窗口才是柠檬基金的,但她希望自己还有机会能再次到来。
五十万美金的种子基金,足够她们这种小规模生意起步了,甚至还能维持无利润状态下运营半年。
齐筝很现实,她挑选申请的都是这类专门支持小生意的基金,那种跟科技或是互联网项目沾边的,她都没去凑热闹。
尼尔咨询给齐筝发了面试通知,齐筝并未因为见过柠檬基金的人就敷衍对待。她跟其他应聘的人一样,把相关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