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天前的战场,让士兵们真正知道了自己那些班长班副乃至排长们他们之所以能当基层军官的理由。
他们有着坚定执行战术的决心,同样也有着和自己一样无所畏惧的勇敢,并还具备足够冷静的头脑。
他们是战场上最优秀的那批军人之一。
那这次夜间长达20余公里的极速行军,更是让士兵们意识到,自己连长的选择没有错。
几乎所有的班排长,都成为各自战斗序列中主动负重最重的那一批人。
或者,不光是班长班副这些基层军官,独立营中不管是中尉、上尉、少校连长们还是中校营副,乃至他们的上校营长也不例外,负重皆超过普通一兵。
这种在危机中被培养出来的行为,在未来很久的数年中,最终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惯例。
用唐刀的话说,位置越高,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负重自然也是责任的一种。
独立营的低中高各级军官们必须得身先士卒,就和战场上一样。
因为,这次可不是轻装行军,而是搬家式的重装行军,新成立的独立营目前所有家当都必须被搬走。
或许不光是家当,这次战斗中独立营三个步兵连产生了40几名伤员,而全军都有轻重伤员待运,独立营自然不能把伤员丢给野战医院了事,只能自己想办法带走。
各步兵连先自己想办法,实在没办法的,由运送物资任务最重的辎重连帮忙运送。
别以为辎重连有五十多匹缴获自日军的驮马和十几辆大车运力就宽裕,不过一百五十多号人的辎重连要运送足够千余号人吃大半个月的粮食以及各类弹药还有唐刀想尽办法抠出来的药品。
这三类物资,对于战场上的军人们来说,都是保命的玩意儿,一样都不能丢。
另外还有一些从第六重炮旅团那里缴获来的铁镐和硬木、铁板等用于构筑工事用的物资。
这些物资跑路的时候看起来没什么大用,可若是日军追来,需要重新构筑防线的时候,那用途可就大了。
光靠在地上挖道战壕,那只能挡挡枪弹,日军比中国军队强在那里?并不是单兵训练时间够长,拼刺术和枪法都在中国军人之上,已经在血肉磨坊的战场上一遍又一遍打磨过的独立营士兵们在这方面压根不虚他们。
就如同前夜间的那场遭遇战,独立营赢在什么地方?可不是因为有日军没有的冲锋枪、驳壳枪这样的连射型轻火器,那些轻火器固然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厉害,但日军又不是傻子,冲过来干掉你做不到,固守待援还是没问题的。
决定战场胜负的主要因素还是三个步兵连拥有六门迫击炮,六门迫击炮摧毁了日军百分之七十的火力点,加上十几名步兵班级精准射手和牛二、唐刀这样的神射手助阵,将日军的轻重机枪外加掷弹筒干了个七七八八,步兵们才得以匍匐前进,以手榴弹和冲锋枪、驳壳枪这样的近程型自动连射轻火器解决了日军。
如果日军的先头部队同样携带了步兵炮,最终胜负不好说,但想在40分钟内解决战斗,那是想也别想的。
日军能够压得中国军队喘不过气来的最大因素,就是火炮。
战争之神的名头绝不是白来的。
交战双方都还没看清对方人影,一排要命的炮弹就已经将中方阵地炸成一片狼藉,弹片和气浪,落在战壕之外,那让人连头都不敢露,若落在战壕之里,弹着点两侧十几米,不管你用什么姿势,基本上都是死定了。
所以,想在日军覆盖式炮火攻击下生存,单兵级、班排级防炮洞是必须的选择项。
光靠在战壕侧面挖个洞,把自己藏进去?一颗6.5公斤级山炮炮弹落在其上都能轻而易举的将这种简易防炮洞震塌,炸不死你,也能把你给活埋了。
钢板和硬木以及非单兵用的铁镐之类的工具和物资,是构筑此类防炮工事之必须。
运力再如何不够,创造运力也得上。
为此,不光是步兵们要帮着运送粮食等物资,骑兵排也全员摇身一变成为运输排,不光是战马两侧挂满了弹箱粮袋,就连骑兵们身上背的也是。
吕三江这个新科骑兵排长身上除了他本人的装备,更是一前一后挂了两个重达30斤的粮袋,其余士兵也是有样学样,没法像吕三江一样拼命,以人力给自己战马减负10斤还是可以办到的。
那倒不是唐刀这个指挥官黑心,要把好不容易挖来的骑兵排给生生累死。
而是吕三江这货心疼他的那匹枣红色战马。
按照下午时庄师散这个数据大师的精准计算,骑兵排每匹战马可负载280斤粮食和弹药,在不奔跑的情况下由骑兵们牵行20余公里是可以坚持的。
结果吕三江这厮心疼的不行,在行军路上从战马身上硬搬了一袋30斤的粮袋给背上了。
用他后来的说法,顾西水能背着幺妹儿走十来公里,老子一定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