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 2)

关于如何捕获幽灵,大家讨论出了数种方案。

捕虫网、喷射渔网、制作一个大玻璃罩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抛开具体手段暂且不提,对幽灵的研讨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即,探知,标记和捕获。

感知到幽灵的具体位置是第一步,随后要做的是标注对方的实时移动位置和大致的体型,最后要想办法抓一只完成后续实验。

第一步基本上已经一致投票通过要用无人机解决,具体需要考虑的只是将无人机制作成什么样子,因此“如何持续标记被探测到的幽灵”就成为了接下来亟待攻克的难点。

为此,天才科学少女牧濑红莉栖和她三个没用的男人拉了个讨论组。

冈部伦太郎把群名称改成了“狂气の科学家和他的三名追随者”。

桥田至把群名改成了“超级绅士黑客和他的三个工具人”。

远山湊:“……”

好家伙,他得好好想想要起个什么名字才能打赢这三个不要脸的家伙。

群聊:幽灵研讨群(不许再改了)

牧濑:首先要确认幽灵能不能被喷漆所附着

冈部:我买的是超强附着永久不掉漆不开裂的牌子[图片]

牧濑:不是这回事……我是觉得,就算一个东西透光度百分之一百,在空气中有灰尘的情况下,隐隐约约也能看到一点折射轮廓吧?但是之前远山君什么都没发现。

远山:不止我,光敏摄像机里也什么都没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天炎热的柏油路面上经常能够看到光影晃动的景象,这种因为地面受热导致空气密度不均匀所引发的空气晃动现象,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作“阳炎”。

假设幽灵的密度是恒定的,那么它的透光度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和不断变动的空气保持一致,伴随着空气密度的变化导致的折射率不同,人类肉眼总该能够隐约看清楚轮廓。

——就连电影里的隐身人在运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点折射的!哪怕那是CG特效!

牧濑:那要是幽灵的折射率本身就会随着周围环境自动调节,从而避开一切光学仪器包括人眼的观测呢?

群聊陷入短暂的沉默。

人类认识世界的直观依仗来自五感,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够凭借身体对世界的感知来解决。无线电波,磁场电场,粒子辐射之类“确实存在”的东西完全无法被□□感知。

“但是声呐探测确定了幽灵是有实体的,这个和文学作品当中的描述有区别吧。”

桥田至提出异议:“感觉也不能和纯粹的物理现象相提并论。”

远山湊低头按手机。

“要换个思路,假设幽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那么它对人类的文化一定产生过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跳开工程学或者物理学的角度去思考。

要从民俗学的方向去考量。

“幽灵”的真相不能够告诉大多数人。

但“幽灵”本身切实存在。

并且极大概率对人类会有危害。

结合以上三点,他判断道:“桶子,以都市传说,意外死亡和闹鬼为关键词,检索IP地址在东京以及东京附近咱们可移动范围内的信息。”

“哎哎?要这样来吗?幽灵的说法不是冈部乱编的吗?”

桥田至惊诧道。

“恶鬼,幽灵,妖怪,地缚灵,妖精,类似的描述在全人类的文化作品当中大量出现,就像是几乎所有的神话传说当中都涉及过大洪水一样。”

远山湊说:“就当是粗略搜索检测范围吧,先筛几个地方出来,排查完毕之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OK——”

桥田至回答,没过多久,对方就给他发过来了一个EXCEL,详细标注着都市传说的类型,发生时间和地点。

远山湊粗略地筛出了几处,分别是废弃的建筑工地,医院的停尸房,以及午夜的中学校舍。

一个一个去看一遍吧。

*

周末,练马区,一处人迹罕至的工地附近蹲着三个年轻人。

远山湊的手里抓着一个带摄像头的四轴无人机,席地而坐支起了笔记本电脑。

螺旋桨嗡嗡旋转起来,机器从窗口的位置斜飞入建筑物当中,根据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开始自动检索周围的环境。桥田至和他们保持着通话,作为Back up成员即时提供着这里的信息:“这里因为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裂而成为了烂尾楼,迄今为止都一致没得到修缮,经常会传说这里有怪声出现……”

“野生动物吧。”

冈部说。

“说不定也有流浪汉什么的,我刚刚在附近看到扔掉的罐头包装了。”

牧濑红莉栖点头。

两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这点程度的恐怖故事根本无动于衷。

无人机除了摄像头之外,还装了一个喷漆罐,内部设置了“一旦声呐结果和光敏探测有区别就立刻朝着那个方向喷漆”的指令。整个建筑物因为年久失修而显得格外阴森,远山湊忍不住评价,说就像是国中时候同学玩的试胆大会。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