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返回到丞相府之后,杨仪第一时间向他表述了自己的不满。因为左右并无旁人,杨仪非常赤裸裸的表达他对马谡的不认同。
“丞相!马谡用兵冒险,丝毫不顾忌后果。让这样的人统领天下兵权,您真的放心吗?”
“要我说,这大将军职位依然得归您才行。除了您之外,谁统兵我都难以认同。”
“威公,此事乃国家大事,勿要意气用事。”诸葛亮对此眉头皱了一下,他发现杨仪对马谡的不满好像超乎他的想象。
不应该啊,我让杨仪和马谡从未有过多交集,俩人的矛盾应该不激烈啊。但是现在看杨仪对马谡念念不忘的态度,显然不满情绪已经累加很长时间了。
该说杨仪恃才傲物,意气用事呢,还是该说马谡作死,给杨仪添麻烦了呢?
对此诸葛亮有些头疼,但是还是劝了杨仪两句。但对此杨仪依然念念叨叨,说什么也不愿意在马谡手底下干活。
一直到杨仪离开,他都没有改变主意。
在杨仪走出门外时,正好看到马谡前来找诸葛亮汇报。俩人在门口相遇之后,杨仪对着马谡冷哼了一声,直接扬长而去。
这一副作态把马谡整的莫名其妙,在见到诸葛亮之后,马谡第一时间询问道。
“丞相,杨仪今天吃枪药了吗?看上去怎么如此生气?”
“威公他还是太傲了。”诸葛亮无奈的摆摆手,并没有给马谡解释太多。不过马谡看诸葛亮这个态度,大概也能猜出啥来了。
杨仪这是把我当做魏延了,看样子很敌视我啊。
历史上杨仪和魏延,那可真是蜀汉的一对奇葩。一个情商低脾气暴,一个恃才傲物,盛气凌人。
俩人从认识开始就不对付,魏延甚至拔刀吓唬过杨仪。而杨仪也没怂,在诸葛亮死之后直接自作主张,领兵把魏延全家给砍了。
在砍死魏延之后,杨仪还不解气,踩着魏延的脑袋破口大骂。堂堂一代镇北将军,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然后杨仪回到成都就被贬为了庶民,很快就死在监狱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人的得以幸终
嗯?等等?
“杨仪从来不会顾及大局,同样会意气用事被这么好的猪队友惦记上,我应该高兴才对啊。”马谡突然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好好好,杨仪是吧,从此以后你就跟着我一起出征吧!
看着马谡莫名的笑容,诸葛亮眉头皱了一下,开口道。
“幼常,威公可是自家人,你可别脾气上来了,和砍李严一样把他给砍了。”
“更何况他负责着军议司,情报工作做的很不错,无人可以取代你好几次冒险的举措能成功,威公从中的帮助很重要的!”
真以为魏军会那么迅速崩溃?这可都是杨仪掺和了好几年的结果。在带着军议司在陇右那几年,大汉的细作对关中渗透非常大。
每次马谡作死的时候,军议司的细作都迅速在魏军之中大声唱衰。什么“我军败了”“将军死了”,都是杨仪的杰作。
这也是诸葛亮一直不舍得换掉杨仪的原因。他虽然很傲,虽然与同僚相处的很差,但他能力是真的强。
“放心!丞相!我有数的,不会对同僚动手的。”马谡拍着胸脯保证道,但诸葛亮并不是很相信。
之前马谡还对他保证过再也不作死呢,结果还没放个屁响。所以他已经开始考虑让费祎专职到马谡的将军府,以此专门负责调解俩人矛盾了。
在一番警告之后,诸葛亮和马谡也开始商谈正事了。因为大量的公卿和世家大族搬迁到长安来,很多事情变得复杂了不少。不少新的问题也浮现出来,需要重新规划处理。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随着大量益州派官员搬过来,他们也开始在关中尝试购入土地。毕竟既然要争这個从龙之功,他们自然就不能一直待在蜀地。
只有在朝堂上能说上话,那才能将影响力扩大。
但这一行动在诸葛亮与马谡看来看来并不合适,他可不愿意眼睁睁看着益州派再次坐大。
“幼常,你怎么看?”诸葛亮摸着下巴,平静的看向马谡道。
“丞相,关中士族势力薄弱,正是扩展朝廷影响力的时候。如果这时让益州派那帮人掺和的太深,恐怕又要尾大不掉了。”马谡摊摊手,迅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不如设置限制,只允许占有规定数量的土地。若是想要更多的土地,得拿别的地方的地来换!”
“这样既可以因此清查一番益州派手上的家底,也可以使朝廷在蜀地收入部分耕地来做封赏。毕竟军中不少士卒并不愿在关中定居,这样朝廷同样得给他们益州的封赏”
马谡统兵多年,还是比较了解军中的诉求的。不少益州的士兵都渴望回老家要块土地,而不是在这个家属都很难搬过来的关中住。
虽然在这个关中需要人口的背景下,把更多蜀地士卒留在关中更符合朝廷的利益。不过马谡依然更倾向于给士卒一个选择的权力,毕竟都是为大汉卖命多年的老兵了。
对此,诸葛亮并没有说什么,他同样要考虑了马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