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1 / 3)

无可救药 西方经济学 2263 字 10个月前

慕晚已经六七年没有回慕家了, 慕家不是什么好地方,她也没有记那么清楚, 时间都是估摸着算的。

她有记忆时起,就已经和母亲住在慕家了。慕家是南方庭院式的建筑,有主厅有偏厅,后面还有花园, 她和母亲住在花园后面的偏厅里。

慕家是做布匹生意的,能把布匹生意做起来,也因为慕家的裁缝手艺。外公手艺精,民国时期的夏城名媛,几乎每人都有一条城西慕家的慕师傅做的旗袍。

外公有一儿一女, 慕青的父亲从小随着外公学艺, 他心思不在这上面, 学起来也没有什么灵气。倒是慕晚的母亲, 十分有天分, 学了外公的八分手艺过来。

母亲在世的时候,没有和慕晚提过父亲的事情,慕家人也对父亲三缄其口,只道他死了。慕晚和母亲住在慕家,也并不是白吃白喝。外公去世后,慕家的手艺招牌就成了母亲, 慕晚从小就看着母亲做旗袍。

也正因为手艺, 慕家人不敢对慕晚和母亲怎么样,母亲在世的时候, 除了没有母亲在的时候,慕晚受些冷嘲热讽,其他时候都被母亲保护的很好。

外婆重男轻女,外公去世后,慕家的所有都给了慕青的父亲慕雅堂。慕雅堂与颜家小姐颜梅结婚,生下慕青。

一家三口都不算什么好人,慕雅堂只想着利用母亲的手艺和名声维持慕家的生意。而颜梅则觉得母亲未婚先孕且把慕晚养在慕家丢了慕家的脸,尤其慕青出生后,随着两个孩子渐渐成长,明显慕晚比慕青出落的好看又聪明,她又心生了妒忌,对慕晚各种挑剔。

慕青从小被颜梅各种砸钱培养,奈何天资有限,在慕晚面前很少能抬起头,变得自卑且虚荣。在慕青心里,慕晚像是她一辈子的阴影和仇人。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慕晚和母亲能够在慕家安静的生活,一方面因为母亲的手艺,另外一方面也因为母亲的性格。她只想带着慕晚安静度日,不争不抢,不求大富大贵,过得舒适自在就好。

在一定程度上,慕晚现在的生活态度,也受了母亲很大的影响。

那时候慕晚小,乖巧地听着母亲的话。在家的时候一直陪着母亲,很少去前院。在学校与慕青形同陌路,也装不认识。她像只小狐狸,蹲在母亲的身边,即使母亲也不够强大,但也能为她遮挡风雨,慕晚生活的安宁又幸福。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小学毕业那年,母亲生了重病,久治不愈,最后去世。她临去世前,交代慕晚,如果慕雅堂他们赶她出慕家,就用自己的身份威胁他们。

慕家家道中落,再出个丑闻,会影响慕青的名声,无法嫁个好人家。

母亲去世的时候,慕晚才只有十二岁,父母双亡,无亲无故,母亲也不过是想让她能有个落脚的地方,能够接受教育,正常长大。就算在慕家受些冷嘲热讽,也总比在外面居无定所要强。

母亲一去世,慕晚的庇佑也消失。她在慕家除了冷嘲热讽,还遭受过颜梅和慕雅堂的毒打,和慕青的暴力对待。

初中的孩子能想象出来的恶毒方式比成年人还要多,慕晚的生活一片漆黑。那时候,慕晚年纪太小,又刚失去母亲的庇佑,心智依然稚嫩。如履薄冰的生活也使她渐渐强大,到了高中,慕家人再对她不利,她会拿出母亲临死前交代的事情威胁慕家。然而那时候,慕晚其实也不过是威胁威胁罢了。青春期的少女,心性极强,她不想因为自己而去破坏母亲的名声。

慕晚渐渐长大,对慕青也再没有以前那般客气,她像炸了毛的狮子,初具攻击性,慕家对她也逐渐收敛。

等高中毕业,慕晚为了能迅速赚钱,考入了电影学院,与慕家彻底断绝了联系。偶尔吴妈会去学校看她,跟她说说慕青的情况。慕青高考失利,被慕雅堂送去了国外学舞蹈,听慕家的意思,也是想让慕青进娱乐圈。

就算不能嫁个大户人家,在娱乐圈出了名以后,嫁个有钱人也行。慕雅堂这步没有走错,慕青从国外回来,认识了沈城。沈城不但是有钱的大户人家,还对慕青死心塌地,慕家攀附了沈家,现在一扫家道中落的阴郁,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慕晚望着车窗外,想事情想得出神。出租车停在了巷子口,司机打表,提醒了一句,“小姐,到了。”

“好,谢谢。”慕晚收回视线,交了车费后,打开车门下了车。

夏城发展起来后,并没有带动西区发展。这一片全是夏城老式建筑,一条小巷,几户人家,都是门口不大的青瓦白墙的式样。

小巷不宽不窄,车进不来,路灯也是直接安在墙上的那种。小时候,母亲去接她下补习班的时候,会在巷口给她买份小糕点,她一边吃着,一边牵着母亲的手回家。

这条路很旧,很长,承载了她不少记忆。即使母亲去世后她过得很苦,但重新走过,想到的更多的是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

紧了紧双眸,慕晚走到了慕家门口。门口大门未关,慕晚推门而进,越过影壁,主厅映入眼帘。还未见人,就先听到了颜梅的声音。

“这部戏不能演就不演了,阿城不是还另外给你投资了别的戏吗?你干嘛非在这部戏上拧着啊?”颜梅说话的时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