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照道:“宣刘公公回来,是觉得有些事应做出一些改变……让沈尚书领兵之议不变,但朕要安排副手监督,除了设监军太监外,再增设副帅!”
“陛下要增副帅?”刘瑾以为自己听错了。
照理说主帅人选决定后,副帅人选由主帅来指定,但因沈溪在宣府,跟京城通信不便,很多事只能由朝廷决定。
刘瑾迟疑道:“陛下,就怕军中权责不明,令出多门,影响战斗力。倒不如……”
朱厚照听到这话,非常不满:“之前朕总觉得你处处针对沈尚书,现在看来也不尽然,你居然尊重他在军中的权威,不愿让他分权?”
刘瑾心想:“我这不过是不想给自己添麻烦罢了,跟尊重沈之厚有何关系?”
不过嘴上,他还是显得很恭敬:“同殿为臣,沈尚书为大明鞠躬尽瘁,老奴岂能针对朝中重臣?”
朱厚照点头:“有这想法很不错,不过,有些事情还是稳妥些为好。杨一清不是刚刚从陕西巡抚任上回到京城吗?让他去给沈尚书当副帅,监军太监则由张永出任,你再安排一人任杨一清的监军,两路人马齐头并进,杨一清带地方换戍京城的兵马出征,如此也能为宣府减轻些压力,沈尚书所带人马,由三万降至五千!”
刘瑾一听,心里乐开花。
朱厚照主动提出要给沈溪分权,意味着皇帝对沈溪也产生怀疑。
他却不知,朱厚照并不是怀疑沈溪,完全是因为面子问题。
朱厚照这边不想让人觉得他什么事都要倚重沈溪。
刘瑾问道:“那从京城调拨多少人马赴宁夏平叛?”
朱厚照道:“兵马一多,必然导致行进缓慢,最好调精兵良将,又以骑兵为主……暂时调拨一万兵马,具体事项由你安排。”
刘瑾更高兴了。
之前五军都督府被经营得像块磐石,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他没办法涉足其中,军权集中在一众勋贵手上,又以张懋权柄最大,而外戚党则牢牢掌握京营,让刘瑾平时做事受到不少掣肘。
现在朱厚照让他安排出兵事项,意味着他可以便宜行事,除了可以借机敛财外,还让他接触到兵权,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能够影响京畿安危,跟九边之地的军权大不相同。
刘瑾当即表态:“陛下信任老奴,老奴一定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至于第二位监军太监人选,不如让魏彬魏公公担任,他做事一向稳妥,且之前有督军三千营的经历……”
“嗯!”
朱厚照没多少主见,他一边要防备刘瑾,一边却又倚重刘瑾,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运筹帷幄,各方面利益都兼顾到了,却不知是在养虎为患。
朱厚照道:“就按照你说的办,让魏彬担任杨一清的监军,杨一清出任宁夏巡抚,名义上是讨贼军副帅,但拥有自行调兵的权力,无需事事听从沈尚书吩咐,避免贻误军机。”
“那陛下是否要见一下杨大人?杨大人目前正在京城候缺。”刘瑾请示。
朱厚照打了个呵欠,只觉脑袋昏昏沉沉,无精打采地挥挥手,道:“人朕就不见了,所有事情交由你来安排,你要记得,此番涉及大明边疆安稳,若安排得当,回头朕会记你一功!”
……
……
或许是朱厚照的甜枣来得正是时候,刘瑾之前心中担忧,一扫而空。
他生怕安化王谋反的旗号问题,会影响到他在朝中的前途,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朱厚照对他信任如故,让他倍感心安。
回去后,刘瑾找来张彩和孙聪商议。
以张彩和孙聪的精明,也没看出这件事有何不妥,甚至对沈溪被任命为讨贼军主帅也都淡然处之。
张彩道:“既然陛下执意让沈之厚去宁夏,足见对此事看重。不过想想也是,此番安化王叛乱,乃是陛下登基以来最大的事件,重视也属正常!”
刘瑾冷笑不已:“咱家岂能不知陛下对此战的重视程度?但让沈之厚去宁夏立功,咱家不甘心啊。”
孙聪笑道:“现在陛下让杨大人自京城带兵去宁夏,不也是对沈尚书有所怀疑?两路兵马齐头并进,最后功劳归谁还不一定,公公足以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算不上,至少不会让姓沈的小子继续风光得意!”刘瑾握紧拳头道。
这边刘瑾刚刚跟张彩和孙聪商议妥当,便有下人进来传报,说是杨一清和魏彬二人前来拜访。
张彩脸上浮现迟疑之色,刘瑾知道他在顾虑什么,手一挥:“尚质跟克明入内等候,让咱家见过他二人,做一些交代。”
张彩和孙聪没多言,依言进入后厅,这里跟前厅只隔着一道门帘,如此二人能听清楚刘瑾跟杨一清、魏彬的对话。
杨一清五十岁上下,之前被刘瑾借故调回京师,闲置不用,跟历史上刘瑾诬陷杨一清冒领、浪费边疆钱粮下狱,双方结下深仇大恨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杨一清也属文官集团中坚力量,对于阉党专权之事愤恨不已。
但因为这次杨一清以为是刘瑾举荐自己领兵出征,所以就算是尽到礼数,也要先登门拜访一下,毕竟他没资格面见君王,兵马出征有很多事需要安排好,只能先来听听刘瑾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