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事虽难做则必成(2 / 5)

到了九十年代,奥林巴斯的档次依旧要高于尼康和佳能,当然同等级别产品的售价也要高于尼康和佳能。

但是进入到数码相机时代以后,奥林巴斯却逐渐的落后了,被佳能和尼康赶超。主要还是因为奥林巴斯的产品卖的太贵了,数码相机的性能都差不多,性能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还是首选价格便宜的产品。

奥林巴斯也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医疗器械方面,比如各种内窥镜,就数奥林巴斯做的好,另外各种影像设备,也是奥林巴斯的拿手产品。….

在2011年的时候,还有不少消费者购买奥林巴斯的照相机,但奥林巴斯的四成收入都来自于医疗产品,卖相机纯靠吃老本。

等到十年之后,单反市场已经被佳能、索尼和尼康占领,奥林巴斯也就在微单领域有那么一点点市场,客户也主要是粉丝群体。

虽然靠着医疗器械,奥林巴斯依旧又很不错的盈利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百年的奥林巴斯衰落了,而衰落的开始,正是2011年爆发的财务造假事件。

日本企业造假也不是什么新闻了,越是老字号的大企业,越是容易造假,相反的很多小企业却始终保持着「工匠精神」。

这倒不是小企业更有良心,而是小企业的客户也少,不用心做产品的话,那为数不多的客户也就跑掉了。所以小企业必须得有工匠精神。

我们平时看到日本企业造假的新闻,基本上是对产品的数据进行造假。而奥林巴斯的造假,则是财务方面的造假,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财务舞弊桉件。

事情还是要从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说起,当时的奥林巴斯也跟其他的日本企业一样,投资了大量的有价证券,日本房地产泡沫导致奥林巴斯出现了几百亿日元的亏损。

那毕竟是日本企业最辉煌的年代,奥林巴斯这种顶级的日本企业,几百亿日元的损失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然而当时奥林巴斯的掌门人为了弥补这些损失,选择了另一条错误的道路,那就是押注风险较高的金融衍生品。

之前

有介绍过,在那个时代,日本大规模投资东南亚,所谓的高收益的金融衍生品,其实就是去东南亚国家赚利率差。

然后亚洲金融危机就爆

.

发了,奥林巴斯的投资又是血本无归,原本几百亿日元的损失,滚雪球般的变成了几千亿日元的损失。

这时候奥林巴斯便开始了第一轮的骚操作,以账户内的存款和国债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投入到海外基金,再用海外基金收购亏损的金融产品。

这样原本亏损的金融产品,就变成了资产,虽然资产依旧在亏本,但账面上的亏损却抹平了。

这就好比有个超市,价值一千万,但今年亏了两百万,张三花一千万买下来这个超市,在计算资产的时候,张三就是资产千万,但实际上张三只有八百万。

这么做只是账面上好看,亏损还是实打实存在的。要想真的把账目做平,需要以合理的方式,让亏损从账面上转出。

于是奥林巴斯进行了第二轮骚操作,那就是将一些曾经与奥林巴斯有业务往来的休眠公司或者皮包公司重启,然后再以高价购买这些公司。

比如在2005年的时候,奥林巴斯以700亿日元收购了一家食品容器生产商,到了2009年的时候,这家企业的估值变成了143亿日元,那么其中差额的557亿日元,就是账目上所填补的损失。….

这种财务造假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随便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都能审计出来,只不过日本企业对于自己的问题向来都是遮遮掩掩,只要大家都不提这事情,就当没有发生。

但事情就坏在奥林巴斯的骚操作过程中,涉及了一家英国医疗器械公司,奥里巴斯用2117亿日元,收购了这家总资产不到1000亿日元的企业,然后向负责收购的英国财务公司支付了6700万美元的「咨询费」。这套操作让奥林巴斯抹平了1100亿日元的账面损失。

英国人可不是日本人,他们没有惯着奥林巴斯,这么明显的财务造假,日本审计部门可以没看见,英国的审计部门可不能装瞎。

为了应付英国的审查,在2011年的2月份,奥林巴斯就雇佣了英国经济学家迈克尔-伍德福德作为奥林巴斯的CEO。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卫东来到奥林巴斯时,见到的是董事长菊川刚和副总裁戴久志,而不是总裁。

这个英国CEO也不是傻子,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经济学家,企业财报还是能看懂的。他上任以后马上就发现,公司的财务有问题的,他也多次向菊川刚和戴久志询问,结果都被搪塞过去。

英国CEO干脆自己找了一家调查公司暗中调查,然后发现了奥林巴斯财务造假,英国CEO不想背上这口黑锅,于是就选择把牌摊到明面上,他召开临时董事会,要求罢免董事长菊川刚。

结果却是董事会全票通过解除他CEO的职务。

很显然,这位英国CEO没有搞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打工仔,奥林巴斯请他来是为了搪塞英国的审计。结果你自己要把这个马蜂窝捅开,还不把